[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9 23:42

新学期到了,四川的高中会执行周末“双休”吗?教育部门这样回复

突然传来的“周末双休”浪潮,把家长和老师都推到了十字路口:今年春季学期以来,不少高中开始试点周末双休,但具体做法五花八门,有的学校把教室和图书馆开放给自愿返校的学生,有的采用“10+2+2”或者大小周的办法,甚至有学校在周末只放半天假,这种不统一的执行让人既松一口气又更焦虑。说实话,我身边的家长群里几乎每天都在讨论这件事,大家一边希望孩子能减负休息,一边又担心同省其他学校不按同样标准执行,自己孩子会因此在高考排名上吃亏。

最近在“问政四川”平台上能看到很多留言和投诉,家长们反映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说学校打着“托管”的名义强制补课,有的说周末只放半天假,有的举报存在违规补课。相关部门的回复大多是正在调研、尚未出台统一政策,同时承诺会督促学校优化管理,保证学生休息时间。换句话说,目前多数地方还处在观望或试点阶段,除了像深圳这样个别城市明确推进之外,大范围的统一执行还没到位,这就直接把公平性的焦虑推到了每个家庭门口。
这件事之所以让人情绪复杂,关键就在于高考是区域性的排名比赛,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如果全省都实行双休,那就公平;如果只有少数地方实行,等于有人“躺赢”有人被动挤压。说白了,双休和不双休之间一个学年下来可能相差几十到几百个小时的在校学习时间,这个差距在应试教育体系里很容易转化为成绩差距,所以地方教育部门的谨慎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谨慎没有给出明确时间表,就催生了更多的不安和抱怨。

我有个朋友小李,他女儿在深圳上高二。小李告诉我,深圳推行双休后,学校把周末课堂变成了完全自愿的自习,但培训机构反而趁机增加周末收费课程,结果家长花钱更多、孩子跑得更累。另一边,我邻居的儿子所在的地级市还没实行双休,周末校内补课常态化,孩子精神确实比较紧绷。成功的案例也有:同学张明所在的学校在试点时,学校把周末更多用于心理辅导和兴趣拓展,孩子的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压力却小了些。这种正反对比说明,关键不在双休本身,而在执行细节和外部配套资源是否到位。
那么家长现在能做什么?我觉得第一步是把焦虑转换为可操作的沟通与监督。家长可以记录孩子在校和在外补课的真实时间,和任课老师做好沟通,要求学校明确周末安排是自愿还是必须,同时把这些情况反馈给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形成可追溯的申诉依据。其次,家庭要更注重高质量的学习时间而非简单堆时长,给孩子安排合理的休息和短时高效的复习,减少低效的“盲目补课”。再者,家长之间要建立信息互通的渠道,和其他学校家长交换执行细节,推动省级层面的统一评估与决策。

对于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推动任何一项涉及公平的政策都应有明确的时间表、统一的评估标准和配套措施。试点应公开每所参与学校的具体安排和效果评估结果,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质量列为同等重要的指标。如果要全面推广,地方财政应考虑对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学习补助或公共免费学习空间,避免推行过程中造成新的不平等。
我的判断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会看到更多城市采取试点加评估的做法,短期内难以做到全省统一,但中长期会朝着更标准化、透明化的方向走。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推测,教育改革总有变数,所以家长们最可以把握的还是对孩子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效管理,而不是盲目攀比时长。

说实话,这件事触及了每个家庭对教育公平和孩子成长回报的双重焦虑。你家孩子这学期周末是在学校复习还是在家休息?你觉得谁该为这场“双休试点”的不确定性承担更多责任?说说你的经历和看法吧。
信息来源:问政四川平台网友反映与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公开回复(素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学期到了,四川的高中会执行周末“双休”吗?教育部门这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