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花乡解锁新花YOUNG
NCC公园地处陈村城市中轴核心,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塑造“长在公园上、开在花海里、精致顺德味、健康新生活”的公园商业新标杆。
当前,广东省各地锚定“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持续攻坚。
以产筑基、以城造梦、以人为核、以文赋能……顺德区陈村,这座被誉为“千年花乡”的小镇,正聚焦人文经济学重塑城市市值管理体系,通过全面注入文化力量,以“年轻化”解锁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深切回应“百千万工程”这一时代命题。
产业焕新
以文化驱动产业升级,多元业态聚活力
从“两家一花”的传统印记到“三产融合”的现代图景,在人文经济学引领下,陈村的产业升级始终沿着时代的节拍稳步向前。
以人文精神引领产业新价值。地处广佛中心枢纽的陈村,历来有敢为人先、勇于尝试的城市品格。从上世纪90年代率先研发出全国首条机器人生产线,到如今拥有占全区总量五分之一的市级中试平台,创新求实、拼搏进取早已融入陈村的产业文化血脉。以人文经济学为引领,这种创新精神一直驱动陈村产业经济不断向新向前。今年以来,佛山首个光芯片制造项目鑫诚光电投产,为陈村发展的“硬核创新”打下基石。佛山市最大的民营检测实验室——沃特测试落地陈村,夯实全镇高端服务业根基。全力支持华工科技园成果转化,顺德区与陈村镇合力设立2.3亿元新质生产力基金,精准落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芯片、无人机、新材料等一批创新种子在陈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破土成林。传统产业在转型中实现“二次腾飞”。申菱环境、法迪奥等5个增资扩产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超19亿元。3个分租式园区137亩土地启动自改。不锈钢产业逐步向泛家居领域的高端定制生产,高端装备及机器人所需的金属材料、零部件生产等转型,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
以潮玩经济打造产业新名片。不得不提“两家一花”之一的花卉产业,随着近年来迎春花市、美食周、半程马拉松等品牌活动精彩出圈,花卉世界不仅成为省、市级重要活动的举办地,更带动传统花卉产业跳出“种植销售”的一产局限,向“三产融合”跨界迈进。在陈村花卉世界,至岸园林、松屿等企业从“卖苗木”向“卖设计、卖生活、卖情绪价值”积极转型,微盆景、微园艺、微文旅体验成为新卖点;研学基地里,一二三产融合的课程吸引着广佛学子;香水研发等二产探索也在萌芽,让“陈村花”香飘得更远。
以文旅融合点燃增长新动能。盈桔、顺联智造汇等平台孵化的主理人经济,让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年轻业态集聚;NCC公园打造的“婚登+文旅”场景,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擦亮“甜蜜经济”新名片;20多公里彩虹河堤升级焕新,半程马拉松、龙舟赛等运动赛事与星际运动营、水上项目相映成趣,“体育+康养”雏形渐显;花卉世界周边的养生花宴、慢生活文旅,在湾区快节奏中开辟出银发经济的蓝海。
空间蝶变
以文化重塑城市品质,微文旅拉动乡村美学
沿着30公里河堤骑行,从NCC公园的潮玩街区到潭洲时光九八街的怀旧场景,再到花卉世界的艺术空间,陈村用“绣花功夫”完成了一场城乡美学革命。这场变革以青年视角出发,焕新闲置空间,让城市界面更时尚,让乡村风貌更精致。
NCC公园是空间与价值重塑的重要实践。地处陈村城市中轴核心,北接陈村新城高端楼盘,南联传统岭南村落风貌,NCC公园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这里,曾是散布多宗违建,鱼塘与荒地纵横交错的“灰色地带”,如今循着“TOD+EOD+POD+COD”理念,变身为“长在公园上、开在花海里,精致顺德味、健康新生活”的公园商业新标杆。今年,随着草地人才市集、艺文周的火热举办,NCC公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迅速提升,一批多元化的主理人项目落地进驻,富有创意的艺术空间在公园加速呈现,更具活力的创意团队加速集结:疏林草地间,“岩洞”咖啡馆在落日下光影斑驳;生态驳岸旁,多巴胺社区汉堡店人头攒动;旧驿站改造的“全日咖酒”店里,年轻人谈笑风生。“公园+商业+主理人”的统筹招商模式,不仅激活了片区闲置物业,更带动周边村落资源整合、功能互补、价值共创,从半城半乡到美城美乡,从空间缝合到价值融合,打造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样板区。
潭洲时光九八街则诠释了“无中生有”的魅力。这个曾因基础设施简陋、河涌淤塞困扰群众的片区,政企仅投入46万元,便将60余栋老旧建筑成功“盘活”。银河迪厅的歌舞墙绘、供销社的复原、区家饭堂的原貌重现,绣花式的人文叙事,既留住了村民记忆,也精准把握年轻人对情绪价值的需求。自开放以来迅速收获2700万次网络曝光后,轻餐饮、艺术培训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闲置民宅变身网红店铺,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如今二期建设启动,近百个新场景将把体验动线延伸至2公里,让怀旧经济持续发酵。
村居的焕新更显底色。15个村居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都市农村”,正以“一村一文旅”为引擎,培育可持续生长的村域经济生态。合成社区“1314”项目便是印证。该项目毗邻陈村重点打造的NCC公园片区,其在环境引流和流量辐射下,沉睡资源被转化为增量投资,片区的土地年租金提升2倍、厂房年租金提升1倍,村集体与村民共享增收红利。另一方面,仙涌草艇拔河、庄头水乡文化节、大湾区三人龙舟赛等民俗活动激活在地文化,主理人协会的筹备带动各地艺术家、设计师云集,城乡之间涌动着日益澎湃的文化势能。
服务升级
大平台承载小幸福,民生福祉有归属感
产业与空间的升级,最终落脚于人的幸福感。陈村镇着重深化平台思维,在公共服务领域搭建海纳百川、面向八方的大平台,整合资源,在教育、医养、治理等领域撬动市场力量,丰富公共服务供给。
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截至目前,陈村新增学位超6000个,增幅达25%。新增宿位1645个,初中寄宿率从63%增长至100%。公办幼儿园学位增加2600余个,“入园难”成为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全区首个教育私域大模型在陈村落地,以AI技术重塑教学生态。此外,14所中小学、幼儿园,得到粤语相声泰斗黄俊英等名家肯定。21名教育部领航名校长、省内外专家的引进,让全镇高层次人才占比突破24%,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筑牢根基。
医养服务网络越织越密。陈村医院以“大专科、小综合”提升辐射力,医校融合、医企联合让健康理念融入社会肌理。面对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城市合伙人”机制破解了服务难题,一方面,闲置物业持续盘活,另一方面以“物业换服务”模式引入专业力量,开拓特殊儿童康复护理、老年人护理、公益培训等服务阵地,打通公共服务的“最后一米”。
社会治理的温度也持续提升。对于占常住人口半数以上的新市民,陈村聚焦企业、楼盘等新市民集聚空间积极打造“熟人社区”,包括搭建常态化议事协商平台,培育社会组织,见缝插针改造闲置空间打造“邻里客厅”等,全力做好宣传教育、文化滋养、文明引导和生活关爱。从轨道站点到社区角落,从本土居民到新陈村人,都能在这座广佛卫星小镇找到归属感。
回首陈村的“百千万工程”实践,既是一次镇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从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转向注重“文旅搭台,经济唱戏”,实现“质的飞跃”;更是一场关乎美好生活的全面革新,人居环境实现“美丽蝶变”、公共服务走向“均等普惠”、精神文化日趋“丰盈富足”。以人文经济学为内核驱动,一幅“产业向新、城市向美、文明向前、个人向上”的美好图景正徐徐铺展,这座充满年轻活力的小镇,未来发展的路径愈发清晰可见、可期可待。
文:王倩 陈村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制版:黄亚岚 邓诗君 黄炽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