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 13:00

美国联邦政府,为何一次次走向“停摆”悬崖?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王敏捷
就在这个周末,当大多数美国人准备享受周末时,华盛顿的政治家们却正在导演一场举世瞩目的“关门”大戏。资金将于9月30日午夜耗尽,联邦政府这部庞大的机器,再次被逼到了停摆的悬崖边上。
这出戏码,美国人早已见怪不怪。我刚查了一下,美国政府自1976年以来,一共关了22次门,今年是第23次关门,关门时间最长的还是上一届特朗普政府,34天,看这次特朗普能关几天。但每一次,都像一场政治“疟疾”,周期性发作,让这个超级大国高烧不退,而最终生病的,永远是普通的民众。
那么,这场“关门”一旦成真,究竟会带来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影响?它真的只是一场短暂的“带薪假期”吗?

一、“关门”之下,没有赢家
想象一下,一个拥有数百万员工的巨型公司,突然宣布全员停薪,但要求部分核心岗位员工“坚守岗位”,事后补发工资。这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的荒诞现实。
首先,最直接的冲击是“人”。近80万名联邦雇员将被迫进入无薪休假状态。他们可能是你身边的国家公园管理员、博物馆讲解员、护照办理窗口的公务员、NASA的科研助理。他们的账单不会因为政治僵局而推迟,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钱,瞬间成为压在心头的大石。另有约120万“必要”员工需在无薪状态下继续工作,包括空军飞行员、边境巡逻队员等,他们的士气和工作效率将遭受巨大打击。
其次,公共服务将陷入“半瘫痪”。
出门旅行?难了。国家公园、博物馆、纪念碑很可能大规模关闭或服务缩水。机场安检人员也在无薪工作之列,排队时间将长得超乎想象,新航线审批全面暂停。
办证办事?等了。护照、签证、绿卡的申请处理将急剧放缓,想出国旅游、探亲、经商的人们只能干着急。
健康安全?风险增加了。美国疾控中心(CDC)的疫情监测能力会下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新药审批会延迟。这并非危言耸听,在2019年停摆期间,CDC的流感监测系统就曾近乎停摆。
最后,经济的“内伤”正在累积。分析普遍认为,政府每停摆一周,美国经济就将损失60亿至70亿美元。这不仅是联邦雇员不消费带来的损失,更是整个市场对美国政府治理能力信心的流失。政策不确定性如同乌云笼罩,投资者会犹豫,企业会观望,国际社会则会再次质疑:这个全球经济的老大哥,到底还靠不靠谱?

二、停摆会持续多久?
这是所有人心中的疑问,但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历史,是我们唯一的参考。
回顾过去,美国政府停摆的时间长短完全是一场政治赌博。短的如1995年,仅持续5天;2018年1月的那次,也只有3天。这些通常是两党在最后关头互相试探,发现谁都承担不起责任后,匆忙达成的妥协。
但也有长的、惨痛的例子。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那次长达35天的停摆,创下了历史纪录。当时,两党围绕美墨边境墙预算的争斗陷入白热化,双方都坚信自己能靠民众的压力逼对方先眨眼。结果,80万联邦雇员及其家庭度过了史上最糟的一个圣诞节,机场运营几近崩溃,民怨沸腾,最终才迫使双方回到谈判桌。
那么,这次会多久?关键看三点:
政治痛感的阈值:当停摆造成的民生痛苦(如机场大乱、关键福利中断)超过了两党在谈判桌上所能获得的“政治利益”时,转机就会出现。
舆论的风向:多项民调显示,美国民众早已厌倦了这种“拿政府当人质”的游戏。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幼稚行为。一旦民意形成海啸,施加的压力将迫使政客们让步。
“十月惊奇”:十月是美国新财年的开始,若停摆久拖不决,将与债务上限等更致命的金融问题交织,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震。这是两党都不敢轻易玩火的“核选项”。
因此,最可能的情景是一次短期停摆(数天到一两周),双方在经历一番“政治表演”和相互指责后,在民怨和经济的压力下,找到一个台阶,通过一个临时性的拨款法案,将问题再次拖延几周。但若任何一方判断错误,坚持不退让,重演一次“史上最长停摆”也绝非不可能。

三、为何“关门”成了美国特色“年度大戏”?
从专业角度看,政府停摆绝非简单的财政问题,它是美国政治深层次病变的“临床症状”。
制度之困:权力的“死结”。与议会制国家不同,美国的行政和立法分支高度分立。总统所属的政党,往往不控制国会,甚至国会内部参众两院也常分属两党。这种“分裂政府”在设计上是为了制衡,但在当今政治极化的环境下,却成了“为反对而反对”的温床,预算谈判空间被人为压缩至零。
党派之争:为选票,不惜“绑架”国家。预算案早已不是管理国家的工具,而成了两党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人质”。强硬派议员们(尤其是在众议院)发现,通过威胁让政府关门,可以逼迫对方在医疗、移民、环保等核心议题上做出让步。这种“边缘策略”屡试不爽,使得政府停摆从“事故”变成了“工具”。
社会之裂:两个美国的“战争”。这场闹剧的背后,是美国社会日益加深的撕裂。一个美国相信大政府、高福利、完善的公共服务;另一个美国则信奉小政府、减税、削减开支。这场关于政府规模的观念战争,最终在预算案的数字上正面相撞,无法调和。

政府“关门”,关掉的是政府的门,寒掉的,却是民众的心。这场闹剧何时收场尚不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美国政治信誉的“停摆”时间,远比政府本身的停摆要长得多,也危险得多。(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您认为这次美国政府停摆会持续多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联邦政府,为何一次次走向“停摆”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