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辽博”开了!只有这十天!
10月1日, 尘封已久的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历史建筑:即辽宁省博物馆旧址(市民亲切称之为“老辽博”)再度向公众敞开大门,一场名为“遇见老辽博——老地方 好时光”的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将在此拉开帷幕,从10月1日持续至8日,为市民与游客献上一场集历史、艺术、非遗、潮玩与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秋日文化盛宴。作为1949年由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座博物馆,“老辽博”不仅是沈阳重要的文化地标,更承载着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这里曾收藏着唐代《簪花仕女图》、宋徽宗《瑞鹤图》等无数国宝。最具传奇色彩的是,正是在这里,杨仁恺先生于1951年在库房中发现了“消失”八百余年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
本次“遇见老辽博”系列活动将历史厚度与现代活力巧妙融合,呈现出多个不容错过的亮点:
亮点一:历史与当代的对话,多维度沉浸式文化体验
活动以纪念杨仁恺先生为核心,特设“国宝沉浮录——杨仁恺专题展”,通过珍贵影像与实物,讲述国宝发掘与守护的动人故事。展览中,杨仁恺先生数十年间仅打开三次的书法作品将特别呈现。此外,贯穿八天假期的“文博知识分享会”将邀请来自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多家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与公众面对面交流,深入浅出地解读历史与文物,让学术知识走近大众。
亮点二:全龄参与互动,打造市民共享的“文化会客厅”
活动强调“人人都是参与者与创造者”。“中秋游园会”片区特别设置了15米长卷,诚邀小朋友们共同为“新清明上河图”着色,共绘美好生活。备受瞩目的“国宝少年说 博物馆新声代”将为青少年提供展示平台,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国宝故事,展现文化传承的青春力量。市民风采小舞台则全时段向公众开放,无论是戏曲、歌舞还是诗朗诵,都欢迎市民登台献艺,营造“双节同庆”的热烈氛围。
亮点三:非遗市集与文创潮玩,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庭院内的“匠心独运——沈阳非遗市集”汇聚了于氏面人、李氏糖人、满族剪纸、胡魁章毛笔制作技艺等辽宁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匠心之美。同时,“文旅之王——沈阳文创IP展”区将集中展示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的文创成果,将文物之美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创产品与潮流玩具,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亮点四:跨界融合点亮夜空,激活城市夜经济新场景
本次活动特别注重日间与夜间的联动。白日里,庭院中的“秘境露营——老辽博咖啡文化周”将传统中式建筑与现代咖啡文化碰撞,带来独特的休闲体验。此外,现场还将演绎别开生面的旗袍秀,由“老、青、童”三代模特共同展示东方美学的代代延续。夜幕降临时,精彩的“遇见老辽博”楼体投影秀将点亮历史建筑,如梦如幻的庭院灯光与夜间市集交相辉映,为沈阳的文旅夜经济增添一抹亮色。
活动信息:
主题: 遇见老辽博——老地方 好时光
时间: 2025年10月1日至10月8日(上午9:30-12:30,下午13:30-17:30,晚上18:30-21:00)
地点: 辽宁省博物馆旧址(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
#沈阳身边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