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亿人出动!应急管理部:这3个夺命习惯,假期别犯
23.6亿人次!这个数字是不是听着都让人头皮发麻?国庆中秋双节叠加,这可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大迁徙”。当朋友圈被各种旅行计划刷屏时,你是否也心动了,想去那些“人少景美”的秘境打卡?且慢,在收拾行囊之前,咱们先来算一笔安全账。俗话说得好,“好奇害死猫”,有时候,对“野景区”的好奇心,付出的代价可能谁都承受不起。应急管理部早就给大家敲响了警钟:那些网红博主嘴里私藏的“宝藏打卡地”,说白了就是“三无产品”——无人管、无预案、无保障。听着是不是挺刺激?但刺激的另一面,往往是惊吓。
咱们把时间拨回到2025年8月16日,内蒙古巴彦淖尔的夜,本该是星空璀璨,露营惬意。可谁也没想到,东乌盖沟,一个听起来就充满野性之美的非正规露营地,山洪毫无征兆地倾泻而下。那不是电影特效,是夺命的现实。最终,10条鲜活的生命消逝,2人失联,仅有1人侥幸获救。这地方,恰恰就是监管的盲区,一个被流量吹捧起来的“美丽陷阱”。这血淋淋的教训,难道还不够让我们警醒吗?时隔不到一个月,又有人在西藏十三金塔的未开发区里,把安全警示牌当成了空气,结果被官方点名通报。这些前车之鉴,就像一面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侥幸心理,更是对生命的漠视。
万一,我是说万一,真的在野外遇到了麻烦,你该怎么办?别慌,但也不能傻等。首先,你得“会求救”。手机是最后的救命稻草,赶紧报警,把你的精准定位、同行人数、有没有人受伤、周围环境怎么样,这些关键信息像报菜名一样清晰地说出来。如果是天黑了被困,别省电,把手机手电筒打开,或者掏出一切能发光的东西,对着天空不停地晃。那微弱的光,在救援队眼里,就是希望的灯塔。
说完了外面的世界,咱们再回头看看自己的“老巢”。出门撒欢儿,家里也得安顿妥当。无锡消防的周广连指挥长给出了居家保命的“独门秘籍”。第一招叫“科学断电,留必要”。电视机、机顶盒这些“长明灯”,还有空调、热水器这种“电老虎”,出门前务必拔掉插头,让它们也休个假。但冰箱和家庭安防的电源得留着,这是“必要之选”。同时,别忘了给这些电器留出“社交距离”,周围别堆东西,不然散热不畅,容易“上火”。
最后,厨房里的燃气灶,也得给它做个“体检”。记住“一关二查”口诀。“一关”是出门前、睡觉前,务必关闭燃气总阀门,这是最根本的“金钟罩”。“二查”是定期检查连接灶具的软管,有没有变硬、开裂?接口处是不是松动了?别嫌麻烦,这些细节,守护的是你一家的烟火气,而不是一场火灾。
说到底,无论是奔赴远方的山海,还是守护身边的方寸,安全二字,重于泰山。这个假期,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不拿生命去赌一场未知的风景,不因疏忽而毁掉一个温馨的家。毕竟,最美的风景,永远是平安归来的那条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