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06:30

中央定调,延迟退休落地实施,退休人员如何选择退休年龄更划算

随着2025年延迟退休正式落地执行,不同于以往在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以后只要缴够了最低缴费年限就应当办理退休,现在的退休,随着《弹性退休暂行办法》的推出,退休有了多种选择,那么在多种退休选择之下,很多老人最多的问题最大的疑惑就是怎样选择退休年龄更加的划算?

其实我们看如果是划算的话肯定需要从多方多角度去考量退休时间上的选择得到与付出,秉持着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下,更长的缴费年限以及更高的缴费基数下肯定会影响着养老金有着更高的养老金待遇。并且可以看出根据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计发月数,可以看出不同的退休年龄下计发月数也是不同的,60岁是139个月计发月数,61岁是132个月计发月数,所以可以看出60岁到61岁相差1年的退休年龄下计发月数是有着139-132=7个月的差额,那么意味着假如在个人账户存储额不变的情况下延迟退休下,更大的年龄肯定会有更少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作为分母肯定会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更高,所以简单地说就是只要是延迟退休下无论该人员是否继续缴纳保险的情况下都会影响养老金更高。

但是从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本身延迟期间是无法享受养老金待遇的,如果延迟退休1年那么意味着该人员这一年的养老金待遇的领取不到的,也就是该人员如果本该60岁退休就可以领取到养老金待遇如果该人员延迟退休选择61岁退休的情况下60岁到61岁这期间由于延迟退休没有办理退休这一年是没有养老金待遇的,养老金待遇的领取只能在办理完成退休以后才能够领取,并且大多数人选择延迟退休本身就是想通过更长的缴费年限来影响退休后更高的养老金待遇所以通常选择延迟退休期间肯定会继续缴纳保险,所以这部分缴纳保险的金额也应算在延迟退休的成本里。这里涉及到在职人员和灵活就业两种类型,在职人员每月缴纳养老保险个人部分是按照8%缴纳,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是按照基数比例20%缴纳保险,所以这里可以看出不同身份的退休人员哪怕是按照统一缴费基数缴纳保险的话仍然缴纳费用部分有所差距。

假设该人员按照8000元保险基数缴纳保险,如果该人员是灵活就业人员那么意味着该人员每月需要缴纳8000*20%=1600元/月缴纳,如果该人员延迟退休1年的话那么意味着该人员将继续缴纳1600元/月*12个月=19200元,这也是一笔将近2万元的支出,并且如果假如该人员如果60岁退休的情况下每月可以领取到4000元的养老金待遇那么延迟退休1年少领了12个月的养老金也就是4000*12个月=48000元,这样可以看出一反一正也就是19200+48000=67200元。那么如果该人员延迟退休1年假设可以养老金待遇提高100元的话,那么1年将会多出来100*12个月=1200元,可以看出距离想要延迟1年的成本还需要48000*1200=40年可以看出想要回本可能40年才会回本,如果该人员在60岁退休的情况下40年才能回本,也就是60+40=100岁,所以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者说是灵活就业人员100岁才能回本的话可能并不合适.
所以对于延迟退休下不同的退休人员由于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于延迟退休的选择也应该更加的差异化,选择对于自己最有利的才是最划算的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央定调,延迟退休落地实施,退休人员如何选择退休年龄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