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后孙若微在朱祁镇出征瓦刺之前说了什么?彻底激怒朱祁镇
在公元1449年,明王朝的天空阴云密布,北方瓦剌部落的挑衅让战争的阴云笼罩。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司礼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而在出征前夕,他与祖母太皇太后孙氏(孙若微)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对话,这场对话彻底激怒了朱祁镇。孙若微历经四朝,见证了明王朝的兴衰起伏。她深知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对于朱祁镇此次贸然出征极为担忧。当朱祁镇前来向她辞行时,孙若微看着眼前这个被野心和冲动冲昏头脑的孙子,决定坦诚相劝。
孙若微缓缓开口:“皇帝啊,这瓦剌狡黠多端,他们此次挑衅或许另有阴谋。你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争,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是儿戏啊。当年成祖皇帝五次亲征漠北,那是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强大的军队做支撑。你如今虽有满腔热血,但不可不考虑后果。”
朱祁镇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说:“祖母,我身为大明的皇帝,岂能畏惧小小瓦剌。当年成祖皇帝能御驾亲征,扬我大明国威,我为何不能?我也要像他一样,让天下人知道我朱祁镇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孙若微叹了口气,接着说道:“皇帝,你只看到了成祖皇帝的荣耀,却没看到他背后所付出的艰辛。每次出征,他都要精心筹备,粮草、兵马、将领都要安排妥当。如今你在司礼太监王振的鼓动下,仓促决定出征,很多事情都没有准备周全。而且王振不过是个内臣,他哪里懂得行军打仗的道理,你怎能将国家的命运和将士们的生死交给他呢?”
朱祁镇听到孙若微提及王振,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提高了声音说:“祖母,王振对我忠心耿耿,他一直鼓励我要做一个有胆识的皇帝。此次出征,他也会全力辅佐我。你不要总是质疑他,他是我的心腹之人。”
孙若微见朱祁镇如此维护王振,心中更加着急。她语重心长地说:“皇帝,自古以来,宦官乱政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往往会蛊惑皇帝做出错误的决策。王振权势日盛,已经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你若带着他出征,万一他在军中胡乱指挥,后果不堪设想。”
朱祁镇被孙若微的话彻底激怒了,他大声说道:“祖母,你不要总是拿那些陈年旧事来教训我。我已经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我相信王振,也相信自己能够带领大军战胜瓦剌。你不要再阻拦我了,否则就是不相信我这个皇帝。”
孙若微看着愤怒的朱祁镇,心中满是无奈。她知道此时再劝也无济于事,于是换了一种方式说:“皇帝,既然你心意已决,那我也不再阻拦你。但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一件事,无论在战场上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以自己的安全为重。你是大明的皇帝,你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
朱祁镇冷哼一声,说:“祖母,你放心吧。我会保护好自己的,也会带领大军凯旋而归。到时候,你就会知道我的决定是正确的。”说完,他便气冲冲地离开了。
孙若微望着朱祁镇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担忧。她知道,这场战争充满了变数,朱祁镇的冲动很可能会给大明带来巨大的灾难。
历史的发展果然如孙若微所担忧的那样。朱祁镇在王振的胡乱指挥下,大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俘虏。这一事件成为了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史称“土木堡之变”。
此次出征前的对话,孙若微从一个长辈和政治家的角度,理智地分析了出征的利弊和风险,希望朱祁镇能够慎重考虑。而朱祁镇则被自己的野心和对王振的信任冲昏了头脑,听不进孙若微的劝告。他渴望通过这次出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权威,却忽视了战争的残酷和复杂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朱祁镇的愤怒也反映了他作为皇帝的自尊心和对权力的渴望。他不愿意被祖母过多地干涉自己的决策,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孙若微的劝告在他看来,是对他权威的一种挑战。
这次对话也揭示了宫廷内部不同势力之间的矛盾。孙若微代表着保守的政治势力,她希望维护明王朝的稳定和传统。而朱祁镇和王振则代表着新兴的势力,他们渴望通过冒险和变革来展现自己的力量。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落。
在这场对话中,没有绝对的对错。孙若微的担忧是出于对国家和孙子的关爱,而朱祁镇的冲动也是年轻气盛和对权力的追求所致。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个人的意愿而改变,土木堡之变的惨痛教训成为了明王朝永远的伤痛。
后来,朱祁镇在瓦剌被囚禁了一年多,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当他回到明朝后,又经历了“夺门之变”,重新登上了皇位。此时的他,或许才真正明白了孙若微当年的良苦用心,但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