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揭晓,特朗普政府忙前忙后,看完名单两眼一黑
前言2025年10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尘埃落定,获奖名单一出,特朗普政府脸都绿了,不是因为有人意外得奖,而是因为他们忙活了大半年,结果奖却花落他人,这回得奖的,是委内瑞拉反对派政治家玛丽亚·科里娜·马查多,一个在拉美政坛颇具争议的人物。而曾屡次自荐、甚至扬言“诺贝尔奖欠我一个”的特朗普,最终还是被挡在门外。白宫气得跳脚,挪威则一边装镇定,一边提前请了病假。这场“和平奖风波”,比颁奖典礼还精彩。
她为什么得奖?特朗普又为何落空?马查多的得奖理由听起来很正经:为推动委内瑞拉由独裁迈向民主作出贡献,诺贝尔委员会的措辞是,她体现了“非暴力的政治抗争精神”。
从履历来看,她确实是个“战斗型”人物:反对马杜罗多年,曾是国会议员,也当过总统候选人,还因为人权问题被扫地出门。2024年她的总统资格被取消,却在2025年被《时代》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之一。
不过她的政治立场并不清一色,她支持自由市场、私有化经济,也支持堕胎和同性婚姻合法化。这让她在国内外都有人夸,也有人骂,有人说她是民主斗士,也有人说她是“搅局者”,所以她获奖,不是没有争议,但至少在诺贝尔委员会看来,她代表的是一种“底层推动政治变革”的象征。
而特朗普这边,就有点尴尬了。他早早就把和平奖当成了目标,还曾在公开场合喊话:“我解决了七个冲突,难道不该得奖?”这七个冲突包括以哈停火、印巴缓和、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谈判等。尤其就在奖项揭晓的两天前,他亲自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还自信满满地说这就是“通向诺贝尔的路”。
问题是诺贝尔奖不是看谁喊得响,也不是看谁冲得猛,规则很死板:提名截止是1月31日,特朗普1月刚上任根本来不及提名,就算后来动静再大,也不在评审考虑范围内。
委员会甚至还特地强调:10月6日评选结果已定,特朗普10月8日“和平宣言”不影响评审。这等于提前给他关了门。
白宫不服,挪威发愁,这奖项到底怎么了?特朗普团队的操作也不算少,他不仅自己冲在前线,还发动了白宫幕僚、友好国家帮忙写推荐信,以色列、巴基斯坦、柬埔寨都站队支持,甚至连挪威前北约秘书长也被他亲自打电话“沟通感情”,更离谱的是有媒体爆料说他还暗示挪威,如果不给奖,可能会有“贸易方面的后果”。
诺贝尔委员会的回应很冷淡:我们是独立评审,不受政府干预,这话说得硬气,但背后的压力却是实打实的,白宫通讯主任史蒂文·张在结果公布后直接开炮,说委员会“将政治置于和平之上”。特朗普本人更是怒称这是“对美国的极大侮辱”。
挪威这边也开始紧张,有官员打趣说,“揭奖那天我请病假”,左翼政党更是提醒政府要有心理准备,以防特朗普真的搞经济制裁或者在北约军费上搞事情。
这不是谣言而是教训,毕竟2018年他就因为“分摊不公”批过北约,谁知道他这次会不会借题发挥,这场奖项的政治后座力,让原本象征“和平”的诺贝尔奖,变成了国际博弈的缩影。
奖项背后的定义之争:和平,到底是谁的和平?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奖项的归属问题,实则背后藏着一场关于“和平”的定义之争,马查多被选中,是因为她在独裁政体下坚持民主诉求,不靠军队、不搞暴力,用政治手段“顶风作案”,这种和平,是一种“平民视角”的和平,强调抵抗、改革、制度建设。
而特朗普理解的和平,更像是“我让你们停火了,这就叫和平”。他的逻辑简单粗暴:只要不打仗,就是和平。但问题是,停火不等于和解,协议也不等于稳定。有时候,强行促成的和平只是暂时的止血,远远谈不上深层次的解决。
诺贝尔委员会这次的选择,其实也在释放一个信号:我们不追求“结果立竿见影”,而更看重“过程是否合乎理念”。从奥巴马到马查多,这个奖项越来越偏重于象征意义,而非单纯的外交成果。
当然这样的选择也不是没有代价,特朗普的愤怒会让诺贝尔奖陷入更大的政治漩涡,他很可能会把自己塑造成“被全球左翼排挤”的代表,继续在国内博取支持。
而对于诺贝尔委员会来说,这种坚持原则的做法,也意味着要承受地缘政治的风险和外部干扰,但无论如何,奖已经发出,风波还未平息。
谁说和平奖不讲政治?只是讲得更隐晦很多人说诺贝尔和平奖越来越政治化,可要说它从来不讲政治,也未免太天真。只是这个奖项讲政治的方式,比其他场合讲得更隐晦、更精致,它不直接参与国际冲突,但它通过一个个获奖人,表达对某种政治取向的认可。
这一次把奖给马查多,就是对民主化进程的鼓励。而不给特朗普,某种程度上,是对“交易式和平外交”的警惕。这不是对个人的否定,而是对一种路径的选择。
特朗普其实也明白这一点,他不是不懂诺贝尔奖的评审规则,而是想用“事实制造舆论”,用影响力倒逼规则,这种操作短期来看确实拉高了关注度,但也暴露了他的急功近利,和平奖不是竞选工具,也不是奖赏“谁声音大”。真正的和平,需要时间、耐心和底线。
未来如果特朗普真的在解决俄乌冲突、朝核问题等领域取得实质进展,那他获奖的可能性还在。但必须是靠行动,而不是靠炒作。
这届诺贝尔和平奖,留给世界的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道选择题:我们究竟要怎样的和平?是短线止痛,还是长期疗愈?是强权调停,还是制度进化?这个问题,不只是诺贝尔委员会要回答,世界各国也都该认真想一想。
参考资料:
诺贝尔和平奖揭晓,得主不是特朗普,白宫回应
2025-10-10 凤凰网
诺贝尔和平奖今天公布,特朗普希望渺茫:历史上从未有谁能在九个月内解决八场战争,而我终结了八场战争
2025-10-10 14:52·鲁中晨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