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百年宴变夺权现场!保守党改革党抢遗产,3000英镑桌藏猫腻
伦敦市政厅
前言伦敦市政厅的水晶灯亮得晃眼,这场纪念撒切尔诞辰百年的晚宴早在一周前就卖光了门票。
195英镑一张的普通票抢破头,3000英镑的贵宾桌更是被富豪们一扫而空。
可谁都清楚,大家来这儿不是为了吃顿饭,而是为了盯着“撒切尔遗产”这块肥肉。
撒切尔夫人
3000英镑的贵宾桌,坐满了抢遗产的人晚宴的名单透着股火药味: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要发表主题演讲,撒切尔的儿子马克・撒切尔会站台撑场,演员琼・柯林斯、《唐顿庄园》编剧朱利安・费洛斯这些名流也来撑场面。
但最关键的人,保守党现任领袖凯米・巴登诺赫,却压根没出现在名单上。
她跑去了格林威治的另一场筹款晚宴,临走前还不忘在党代会上喊口号:“我就像当年的撒切尔,被严重低估了。”
可台下的人未必买账。曾给保守党捐过50万英镑的商界大佬穆罕默德・阿梅尔西,直接转投了奈杰尔・法拉奇领导的改革党。
他戳破了窗户纸:“现在就是抢着当撒切尔继承人的比赛,巴登诺赫根本不行。”
更讽刺的是,改革党副领袖理查德・泰斯也拿着请柬坐在了晚宴上,对着《卫报》记者四两拨千斤:“撒切尔当年敢挑战现状,这和法拉奇一模一样,现在英国正需要这种人。”
英国保守党党魁凯米·巴登诺赫
被捧上神坛的“铁娘子”,到底留下了什么?能让两党打破头争抢,撒切尔的遗产到底有多金贵?
这位被苏联媒体封为“铁娘子”的女首相,1979年上台时接手的是个烂摊子:通胀飙到23%,GDP负增长,工会天天罢工,街头上全是垃圾。
她二话不说抄起“手术刀”,硬生生把英国从泥潭里拽了出来。
她的秘诀叫“撒切尔主义”,核心就六个字:小政府、大市场。
先是铁腕收拾工会,勒令关闭20多个亏损煤矿,哪怕2万工人失业也不回头;
接着把英国石油、英国电信这些国企挨个私有化,1982到1986年搞了22次大规模私有化运动;
还砍了福利、降了税收,基本收入税降到25%,高收入者也才40%。
更狠的是改革政府机构,把65万公职人员编入私人机构,搞“半自治代理机构”,让公务员体系效率翻了倍。
到1986年,英国通胀压到3%,GDP增速冲到5%,连后来的工党政府都不敢全盘否定她,布莱尔的政策甚至被戏称为“布莱切尔主义”。
直到2025年,民调还说她是“英国最有效率的领导人”,连反对她的工党领袖斯塔默都得承认:“我佩服她推动变革的魄力。”
但这位“铁娘子”也不是完美的。当年做教育大臣时取消小学生免费牛奶,让她被骂成“抢走牛奶的玛格丽特”;失业率从1.2%飙到3.2%,至今还有人记恨。
更关键的是,她其实是个“不情愿的留欧派”,这成了现在两党争夺遗产时最微妙的分歧点。
工党领袖斯塔默就任英国首相
抢来抢去,撒切尔的理念还管用吗?保守党和改革党争得面红耳赤,但撒切尔那套“小政府”理念,在2025年的英国还吃得开吗?答案可能没那么简单。
保守党内部早就吵翻了。党内右翼嘴上喊着“向撒切尔致敬”,背地里却说“她那套过时了”。
现在的英国,福利支出占GDP比例比当年还高,政府想撒手都难。
就像党内消息人士说的:“撒切尔的名字能骗来捐款,但真要搞‘小政府’,选民未必买账。”
巴登诺赫嘴上喊着继承遗产,却连纪念晚宴都不敢来,说到底还是怕被理念绑住手脚。
巴登诺赫
改革党倒看得明白,他们不啃“小政府”的硬骨头,专捡能拉选票的点。
这个2021年才从“脱欧党”改名的政党,现在把“限制移民”当成王牌,喊出“零非法移民定居”的口号,硬是抢到了14.3%的选票。
法拉奇的风格和撒切尔如出一辙,都爱挑战建制,都擅长抓准民众的焦虑点。
泰斯在晚宴上那句“她是危难时的变革领袖,现在英国正需要这样的人”,说白了就是把法拉奇往“当代撒切尔”的位置上推。
最有意思的是撒切尔亲手创办的智库“政策研究中心”。
主任罗伯特・科尔维尔吐槽保守党把撒切尔的礼服放进玻璃柜太夸张,但转头就说自己办的撒切尔主题活动挤爆了人。
他点出了关键:“大家争的不是历史,是‘扭转衰落’的希望。撒切尔当年做到了,现在谁能接上这个班,谁就能赢。”
遗产争夺战的真相:不是认祖宗,是抢选票这场围绕撒切尔的争夺战,说到底就是场“符号争夺战”。
撒切尔早就不只是个历史人物了,她成了“魄力”“变革”“强者”的代名词。
在英国经济又陷低迷、政坛陷入迷茫的2025年,谁能扛着“撒切尔继承者”的大旗,谁就能拿到选民和金主的信任。
看看那些金主的选择就懂了:酒店大亨罗科・福尔蒂跟撒切尔认识几十年,现在还“审慎支持”巴登诺赫,但也坦言“没真正的继承者”;阿梅尔西直接转投改革党,因为“改革党的主张更对撒切尔的脾气”。
就连纪念活动都透着算计:保守党一边办80年代主题迪斯科舞会怀旧,一边把撒切尔的礼服当展品;改革党则派泰斯混进晚宴,悄悄挖墙脚。
结语撒切尔要是活着,可能都觉得讽刺。
她当年靠打破常规上位,现在却成了两党争相攀附的“老祖宗”。
但不管怎么争,有一点没变:英国又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刻,就像1979年那样。只是这次,再也没有一个撒切尔能站出来,一锤定音。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毕竟,比起怀念过去,英国人更想知道:下一个能带领他们走出泥潭的“铁娘子”,到底在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