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6 00:47

常香玉亲传弟子高玉秋病逝!她年少成名,曾批判恩师,一直很愧疚

10月14日上午,一条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85岁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高玉秋在郑州病逝。

这位常香玉大师手把手教出来的大弟子,走完了她传奇又坎坷的一生。
高玉秋的离去,不仅让戏迷们心痛,也再次揭开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既有温情又有伤痕的师徒往事,她对待曾经的恩师也一直有愧疚。

孤女的梨园路高玉秋的人生开端并不顺遂,1941年,她出生在陕西咸阳一个河南籍的贫苦农民家庭。在她5岁那年,父母在逃荒路上因瘟疫相继离世,年幼的她只能去投奔二姨。

没想到好景不长,姨夫也病故了,她最后只能流落街头,靠着乞讨勉强活下去。
1948年的冬天特别冷,7岁的高玉秋脚上的布鞋已经破得露出了脚趾,她攥着皱巴巴的衣角,走进了香玉豫剧学校的报名处,但那时的招生早就结束了。

就在高玉秋以为希望破灭时,常香玉看到了这个骨瘦如柴却眉眼清秀的小女孩。常香玉动了恻隐之心,不顾招生名额已满的规定,破例把她留了下来。

这个决定,从此改变了高玉秋一生的走向。在学校里,高玉秋不仅吃穿不愁,还免交学费。
她也争气,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戏天赋,7岁开始学,8岁就能登台演出,无论是青衣、花旦还是老旦,她都能演得有模有样。

1952年,常香玉对《拾玉镯》进行了改编,让年仅11岁的高玉秋在里面扮演刘媒婆。
在西安豫秦剧场的首次演出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曾经沿街乞讨的小孤女,一下子成了戏坛的新星。

亲如母女常香玉夫妇对高玉秋的关心,早已超出了普通的师徒关系。逢年过节,他们会把高玉秋接到自己家里一起过。

常香玉更是带着她跟随香玉剧社四处演出,无论是去朝鲜慰问,还是到新疆演出,都把她带在身边。

1951年,为了给抗美援朝战争捐献飞机,常香玉带着剧社在全国进行义演,当时只有10岁的高玉秋也跟着师父,用她还很稚嫩的嗓音为筹款尽一份力。

1953年,她随师父奔赴朝鲜前线。舞台之上,她演绎的《拾玉镯》韵味十足,台下志愿军战士沉浸其中,被深深触动。

高玉秋心里早就把常香玉夫妇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份恩情她记了一辈子。

她和豫剧名丑高兴旺的“二高”组合火遍了中原大地,他们在《墙头记》、《喝面叶》等剧目中塑造的角色,至今仍是经典。
在生活上,她和同为文艺工作者的宴福林组建了家庭,丈夫的体贴让她感受到了从小就缺失的家庭温暖,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

特殊年代,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那份师徒情,本以为能一直岁月静好,却没躲过时代的风浪。1966年,风暴席卷而来,常香玉这位人民艺术家一夜之间被打成“大戏霸”。

二十多岁的高玉秋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每天活在巨大的恐惧里。最终,她还是被逼着说了一些违心的话。散会后,她一路哭着跑回家,感觉自己像个罪人,用拳头一下下地砸自己的脑袋。
1976年之后,情况好转,常香玉也重新回到了舞台。

但高玉秋却因为当年的事,心里一直有道坎,开始下意识地躲着师父。有一次两人碰巧在同一个地方演出,高玉秋全程低着头,不敢去看常香玉的眼睛。

演出结束后,常香玉主动走过来,拉住了她的手,温和地对她说,那个年代的事情不能怪她,谁都没有办法,她们师徒俩还和以前一样。
恩师这番轻描淡写的话,让高玉秋的愧疚瞬间决堤,她抱着师父痛哭了一场。

这份宽容也化解了她多年的心结,之后,她在常香玉的指导下,事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桃李梅》、《对花枪》等剧目让她再次走红。

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义演时,常香玉还特意拉着她向观众介绍,说她是自己的好学生。

坚守艺术,传承恩师遗志高玉秋于艺术向来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她与豫剧“王派”小生开山鼻祖王素君联袂演绎的《必正与妙常》。但两位艺术家也曾因为误会产生过隔阂。

1985年,河南一家音像出版社发行了这部戏的磁带,封面却错用了王素君和另一位演员的剧照。1994年再版时,不仅把戏名改了,还直接把高玉秋的名字和照片都删掉了。
pic/gpokn21tznl.jpg
高玉秋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得到尊重,一气之下把出版社和王素君都告上了法庭。
王素君获悉此事后,内心满是委屈。她怀着赤诚之心,亲自登门拜访,言辞恳切地解释自己对此事毫不知情。
pic/0ekbn2xna3i.jpg
误会解开后,两人联手把出版社告了,这场官司打了11年。
1995年退休后,高玉秋一刻也没闲着。她铭记着常香玉“艺无止境”的谆谆教诲,在排练厅中倾囊相授。
pic/cc4zjjose2b.jpg
2004年常香玉病重时,还拉着她的手,念叨着自己的嗓子要治好,还要继续唱戏。恩师对艺术的这份执着,让高玉秋更加坚定了要把豫剧传承下去的决心。
pic/ab2d0h3hw3d.jpg
即使到了80岁高龄,心脏病已经很严重,每天都要吃大把的药,她还是坚持登台演出,因为她忘不了恩师那句话:“人民是亲爹娘,只要恁想听,我唱它一百年”。
pic/tzhiycao1st.jpg
结语高玉秋用一生践行了对恩师的承诺,也为豫剧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pic/tz1llquebtz.jpg
如今,斯人已逝,但她所塑造的经典角色和她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在豫剧的长河中永远流传。
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要去再见那个为她梳起第一个发髻的人了。一路走好!
pic/5vy32zxoyat.jpg
信息来源:高玉秋百科

pic/b1rocbgbdee.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香玉亲传弟子高玉秋病逝!她年少成名,曾批判恩师,一直很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