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2烈士到合成劲旅,“时代楷模” 装甲步兵一连的硬核实力
短信大家都收到了吧?中宣部授予陆军某合成旅合成二营装甲步兵一连 “时代楷模” 称号,明确褒扬其为 “‘刘老庄连’的英雄传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一支连队的肯定,更是对中国陆军红色基因传承、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也需厘清荣誉背后的战略意涵。“时代楷模” 可不是普通表彰,而是中宣部主导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宣传项目,代表着国家对某一群体精神价值的最高认可,是国家层面的精神标杆,含金量体现在三个维度:
首先是评选标准严苛:需在思想境界、实践业绩上兼具 “时代性” 和 “标杆性”,要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典范,要么是推动领域突破的先锋,绝非简单的 “优秀单位”。再一个是社会导向明确:号召全社会学习,本质是将连队精神转化为全民可感知、可践行的价值坐标,比如 “刘老庄连” 的牺牲精神,在当下就是爱岗敬业、攻坚克难的象征。最后是军队建设信号,这次授称给基层合成部队,暗含对陆军 “合成化改革” 成效的肯定,这支连队既是英雄传人,也是现代化作战单元的优秀代表。含金量不止于荣誉。
短信里有一个关键词——“刘老庄连”,提及 “刘老庄连”,就绕不开一段刻在解放军军史上的铁血记忆:1943 年 3 月,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 4 连,也就是“刘老庄连” 前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地区,为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面对 5000 余名日伪军的疯狂进攻,全连82名战士浴血奋战,最终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退缩。
这场战斗的意义远超 “阻击战” 本身,82 名战士用生命诠释了 “军人的使命高于一切”,战后新四军总部重建该连,并正式命名为 “刘老庄连”。如今的装甲步兵一连被称作 “英雄传人”,核心是传承了三点精神内核: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 “血性”,为集体利益牺牲自我的 “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的 “韧性”。“刘老庄连” 四个字,早已不是一个番号,而是解放军精神谱系中 “牺牲与忠诚” 的代名词。
还有两个关键词——装甲步兵 + 重装合成营。这个装甲步兵的装备配置,和重装合成营的整体架构,藏着一些作战逻辑
什么是装甲步兵?简单说就是有甲有火力,不是徒步步兵坐战车,单兵装备包括:全套数字化单兵系统,带夜视仪接口防弹头盔、重型防弹衣、QBZ-191 突击步枪(配光学瞄准镜)、单兵电台,可以和战车联网,部分战士携带火箭筒或班用机枪。核心载具是04A式履带式步兵战车,具备三防能力(防核生化),车身装甲能抵御轻武器直射,车顶配备 30 毫米机关炮 + 红箭-73D 反坦克导弹,既能掩护步兵冲锋,也能对抗敌方装甲目标。每个班配 1-2 挺班用轻机枪,排级单位有迫击炮或榴弹发射器,确保在脱离主力时仍有独立作战火力。
此次连队所属的 “重装合成营”,是陆军合成化改革的核心成果,打破传统 “步、坦、炮” 分立的编制,把多兵种力量整合为一个能独立执行作战任务的单元,典型装备配置覆盖 “突击、火力、防空、侦察、保障” 全链条:突击力量:99A 主战坦克、04A步兵战车,火力支援:122 毫米自行榴弹炮、120 毫米自行迫榴炮、红箭-10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防空防护:红旗-17A近程防空导弹、35 毫米自行高炮。保障体系:装甲侦察车、装甲抢修车、野战加油车。这种配置的优势在于:一个重装合成营就能应对传统作战中 “步兵团 + 炮兵团” 的任务,反应速度、协同效率大幅提升,契合现代战争 “快节奏、高强度” 的特点。
铺垫这么多,问题来了,这支队伍干了什么事?才获得这么大的荣誉?没有明说,我们也不过多揣测,不过,印象中,去巴基斯坦交流学习的那支队伍好像就是个重装合成营,不久后,俾路支武装就被肃清。但考虑到我国从不干涉他国内政,这两件事应该没有什么关联。
此次 “时代楷模” 授称,本质是一次 “精神与实力的双重亮相”:不变的是 “刘老庄连” 传承的忠诚与血性,这是解放军的根与魂;变的是从 “徒步步兵连” 到 “装甲合成连” 的装备迭代、从 “单一作战” 到 “多兵种协同” 的能力升级。对于全社会而言,学习这支连队,既要学习 “82烈士” 的牺牲精神,也要看到 “现代化军队” 背后的科技力量,这才是 “时代楷模” 真正的示范价值:让红色基因在现代化征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