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18:18

如何看待宗馥莉辞职这件事?以为自己是李世民,结果一看是朱允炆

还记得去年的夏天,娃哈哈集团就开始不太平了。2024年7月18号左右,一封署名宗馥莉的辞职函突然在网上炸开了锅,信里的落款日期是7月15号。
宗馥莉因为杭州上城区政府和部分股东老是质疑她管理的合理性,弄得她没法正常干活,所以干脆撂挑子,辞去副董事长、总经理这些职务。

这封信一出来,好家伙,立马就上了热搜,网友们讨论得那叫一个热烈。有的人觉得她这是受了委屈,逼不得已才走的;也有人觉得她能力不够,扛不起这么大个摊子。反正说什么的都有,舆论场里吵成一锅粥。
不过这事儿后来有点反转。娃哈哈集团在7月22号晚上发了声明,说宗馥莉决定继续履行管理职责,算是暂时平息了风波。
可谁也没想到,这才只是个开始。

到了2025年9月12号,实锤来了,宗馥莉正式辞去了娃哈哈集团法人代表、董事和董事长这些职务,而且股东会和董事会都走完了程序。
理想的“李世民”与现实的“朱允炆”宗馥莉接班之后,很多人对她寄予厚望,觉得她能把娃哈哈带向一个新高度。
她自己也挺有抱负的,想用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改造这家老牌企业。她爸爸宗庆后搞的是那种“炖东坡肉”式的管理,讲究慢火细熬、人情世故,注重“家文化”,和员工关系处得挺近。

但宗馥莉不一样,她更偏向“煎牛排”式的那套,讲究效率、数据、规则,推崇职业经理人制度,想用制度管人而不是人情管人。
这种思路本来没什么错,现代企业很多都这么搞。
娃哈哈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内部关系盘根错节的家族企业。
在很多老员工和股东看来,太急了,也太硬了。她推行绩效考评、调整组织架构、甚至动了一些人的蛋糕,结果内部反弹很大。

有好几个高管陆续离职,内部矛盾也越来越明显。有人说她“锋芒太露”,有人说她“不懂迂回”,甚至有人觉得她“不近人情”。
李世民夺权之后,能迅速稳住局面、开创盛世,不光因为他狠,更因为他懂得平衡各方势力、掌握人心。
而朱允炆呢,一上台就急着削藩,想集中权力,结果手段太急、支持不够,最后反而被叔叔朱棣给推翻了。

宗馥莉的理想,可能是像李世民那样大刀阔斧搞改革、开创新局面;但现实中的她,却更像朱允炆,雄心勃勃但支持不足,改革动作遭遇强烈反弹。
家族企业的困局宗庆后一手把娃哈哈带大,其管理风格深入人心,甚至可以说娃哈哈的文化就是他个人风格的延伸。这种“家长式”的管理虽然在过去很有效,但也导致权力高度集中、决策依赖个人,内部治理结构并不规范。

宗馥莉上任后,想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治理结构,这个方向是对的。但问题在于,家族企业的传承不是换个人就行,而是利益、权力、文化三重关系的重新调整。
老员工习惯了过去那套,股东们各有算盘,甚至家族内部也有不同声音。
比如她亲叔叔宗泽后就曾经公开批评过她的某些做法,说她对员工不够体贴。这种内外部的压力,让她很难放开手脚去干。

娃哈哈的股权结构也比较复杂,职工持股会、国资股东、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
有一些报道提到,部分股东质疑她管理的“合法性”,甚至还有举报信说娃哈哈存在“侵吞国有资产的风险”。
这些压力之下,宗馥莉的改革空间被大大压缩。她可能本来想学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那样快刀斩乱麻,但现实是她没有足够的权威和支持去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

舆论放大与扭曲宗馥莉辞职这件事,之所以能闹得这么大,和舆论的推波助澜分不开。从去年七月那封辞职信开始,媒体、自媒体、网友就都没闲着,各种解读、猜测、爆料层出不穷。
有的人说她是“被迫出局”,有的人说她是“以退为进”,甚至还有人把这件事和娃哈哈之前的商标纠纷、产品销量下滑全扯在一起。
这种过度解读,其实反而模糊了事件的本质。

除了朱允炆,还有人把她比作雍正,说她“改革虽对但手段太硬”;也有人觉得她更像万历皇帝,想变革却无力回天。这些类比虽然听起来有意思,但其实都简化了现实的复杂性。
辞职之后,娃哈哈走向何方?宗馥莉虽然辞去了董事长等职务,但她仍然是娃哈哈的第二大股东,而且她也没有完全离开这个圈子。

有报道说,她可能会更专注于自己创办的新品牌“娃小宗”。这说明她并没有完全放弃,只是换了一个战场继续努力。
而对娃哈哈来说,接下来的路其实更关键。一家企业能不能持续发展,从来不只是靠一个人,而是靠制度、文化、团队的整体健康。宗馥莉的辞职,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压力测试,暴露了娃哈哈在治理结构、传承机制、应变能力上的不足。

如果娃哈哈能借此机会重新梳理内部关系、推动治理升级,说不定能走得更稳。
但如果还是老样子,恐怕未来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家族企业如何接班?老牌企业如何转型?现代化治理如何落地? 这些问题,娃哈哈要面对,其他很多中国企业也要面对。
她可能曾经希望自己像李世民那样雷厉风行、开创新局,但现实告诉她,改革不能只靠理想,还要有策略、有支持、有耐心。

她不是朱允炆,但她确实遇到了朱允炆式的困境。而这困境,或许正是中国一代企业接班人共同要修的课。
历史从不告诉人该怎么做,但它总在提醒人:变革者既要有理想,也要懂得现实。宗馥莉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看待宗馥莉辞职这件事?以为自己是李世民,结果一看是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