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靠近美航母群穿越红海:不是没看到,是看不清,靠电子战
歼10C在“文明之鹰2025”里不是靠外形隐身,而是依靠电子作战与空警500配合,压制、欺骗、诱导对手感知,把对方的“眼睛和耳朵”拧掉,从而达到一种不靠外形的隐身效果。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编队贴着美军航母战斗群边线穿越红海,美方毫无反应,不是因为没看见,而是看不见、看不清。今年4月至5月,中埃在埃及卢克索举行联合训练,中方参训阵容包括运20系列五架(含运油20)、歼10C四架、歼10S两架、直20一架,空警500作为指挥和态势中枢随队行动。编队从西北起飞,飞越喀喇昆仑,在阿联酋短暂驻留后抵达卢克索,近7000公里的行程,一次体系远程投送和保障的硬仗。
美军“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在红海有部署,按照常理其预警和防空网应该能发现异常。但美方没有对外提示歼10飞去埃及。从联训细节看,空警500提供协同态势,歼10C电子战系统对对方雷达航电实施压制、欺骗,制造大量假目标,让对手满屏都是“烟花”,真假难辨,目的就是让对方短时间内失去有效判断,保证编队安全通过。
训练内容扎实、 节奏快:18天完成制空作战、空中加油、压制防空、战场搜救、混合编组等科目。运油20给埃及米格29做空中加油,流程和参数规范;中埃混编飞越金字塔上空,空警500、运油20、歼10和米格29同框,这在国际交往里极为少见。这是画面,也是真实的能力的协同。
这次远航是一次“长链路”的能力里程碑,从高原到海洋,沙漠到绿洲,气候地形空域规则千差万别,运输、加油、指挥、战斗咬合如齿轮。运油20扩航、扩任务边界,空警500看一眼,集中指挥,歼10C和歼10S打训兼顾,体系化能力是现代空军灵魂。
从战略上来说,这体现的是“先让你坐得住再跟你讲道理”的现实逻辑。中国没有霸权之心,但海外利益越来越多,海上通道安全、人员保护、人道救援需要硬实力撑腰。战鹰飞到哪里,维护和平、稳定的能耐就长到哪里,这是一种必须有的现实能力。
联训也反映出了装备选择的焦点,埃及空军现在拥有两百多架F16,四十多架米格29,订购的阵风F3有54架未到货。F16政治限制中距能力差,米格29代差大,阵风性能不错但是每架采购价约一亿五千万美元,预算压力很大。埃及需要一款性能够用、 价格能够接受的机型,歼10CE就是针对这种需求而形成的成熟方案。
巴基斯坦现役有歼10CE,参加“印度河之盾2023”,对上沙特F15SA,土耳其F16,去年去卡塔尔“吉扎尔II”对阵台风EF2000,公开信息显示表现不错。埃及也参加过“印度河之盾2023”,这次联训,埃及飞行员登上歼10S后座,亲身感受座舱、航电和战术流程,直观体验总比介绍更管用,于是让人脑补出以后埃及机库里的歼10CE。
技术层面上,给这次“为什么没被发现”一个清楚的答案:电磁频谱权正在改变空战胜负手。过去盯着外形隐身,现在要将“能否打断对方信息链”加入度量,联训里歼10C在预警机配合下打出的电子战效应确实让对手感到晕头转向,这倒像是在准实战环境里检验体系成熟度,并非炫技。
同时,电磁战威力很大,也需要有很强的纪律意识和边界意识,对外沟通要克制,技术安全要严格,行动要依法依规。这次联训的披露有节拍,让外界看见本事但又不过界,这分寸拿捏很要紧,免得在海外惹出不必要的误会冲突。
现实层面,歼10C的“我能见你、你不见我”,不是让对手完全看不见,而是要占据关键窗口期,在敌方节奏中先手出击,给己方导弹和战术发挥时间。现代空战讲体系互锁,单机神勇比不过体系默契,歼10C是一环链,空警500是眼睛,运油20是血液,地面保障是骨架,大家协作把机队送到天边再安全带回来。
当然,强军是为了守护而不是炫耀。不管是电磁频谱权,还是远程投送,目的只有一个—让该来的合作顺手一点,让不该来的风险远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