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0 12:24

退出美国、加拿大国籍,百亿富翁带着全部身家加入了中国国籍

人人都向往国外,但美国犹太人盛智文,却反其道而行,不顾美方一再挽留,毅然退回绿卡,并以一百亿美元的身家加入了中国。
被问及为何如此,盛智文表示,尽管我有一张西方面孔,但我百分之百是中国人。
那么,盛智文为什么会这么做?

从德国犹太少年到北美打工仔盛智文本是德国犹太人,幼年时就跟着父母漂洋过海移民到美国。
刚到美国那阵,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以及陌生的人令他每天都过得十分恐惧。
那时候的他,每天都揪着父母的衣角,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就盼着父母能说一句“咱们回家”,可他还没等到这句话,厄运又找上门来。

他7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世,家里的顶梁柱一下没了。
母亲咬着牙,带着他离开美国,搬到了加拿大,想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
可在加拿大的日子并不好过,母子俩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看着母亲白天黑夜地操劳,小小的盛智文心里不是滋味,他想着自己得帮母亲分担些压力。

到了12岁,别的孩子还在享受童年时光,盛智文已经开始找活干了。
他找了份当报童的工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抱着一摞报纸,在街头巷尾穿梭,挨家挨户地送报纸。
冬天的时候,寒风刮在脸上,手冻得通红,他也没喊过一声苦,靠着送报纸赚来的钱,他勉强凑够了自己的学费,减轻了母亲的负担。

就这样苦熬着,盛智文终于熬到了高中毕业。
毕业后,他没想着继续读书,而是赶紧找工作赚钱。
他干过发货员,也做过销售员,虽然每天累的不行,也遭了不少白眼,可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他心里渐渐有了个念头:一直给别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自己创业或许能有更好的出路。

19岁那年,盛智文下定决心创业。
他把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开了一家服装公司。
当时他发现,香港的服装不仅价格便宜,质量还特别好,要是能从香港进货,在加拿大卖,肯定能赚钱。

于是,他亲自跑到香港去考察货源。
一到香港,他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街头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到处都透着一股繁华热闹的劲儿,和加拿大的冷清截然不同。
那一刻,一个念头在他心里扎了根:说不定以后,自己会在这里扎根生活。

从香港进的服装果然很受欢迎,他的服装公司开业第一年,就赚了100万。
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盛智文本以为能靠着这笔钱让日子好过些,可加拿大的税收政策给了他当头一棒——当地税收高达50%,一大半利润都要上交。
他心里不服气,觉得这税收得太不合理了,于是专门跑到税务局去理论,想为自己争取些权益。

可税务局的人根本没把他当回事,态度冷淡,对他的诉求置之不理。
这次碰壁让盛智文彻底寒了心,他觉得在加拿大这样下去,再怎么努力,大部分成果都会被税收吞噬,根本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这时候,他想起了之前去香港时的景象,那个繁华又充满活力的地方,似乎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

从服装贸易到兰桂坊帝国就这样,盛智文带着在加拿大创业积累的经验和对香港的向往,举家移居到了这片繁华之地。
刚到香港时,他先从熟悉的服装贸易做起,凭借着精准的货源把控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很快就在香港的服装圈站稳了脚跟。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不断观察香港的市场需求,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1983年,盛智文发现当时的香港虽然商业发达,但西式娱乐场所却十分稀缺。
年轻人下班后想找个轻松惬意的地方聚会、放松,选择少得可怜。
这个发现让他眼前一亮,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不如打造一条专门的西式酒吧街,满足大家的需求。

他四处考察选址,最终看中了中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
这条小巷当时人流量不大,周边也没什么像样的商铺,但盛智文却看中了这里靠近商业中心的地理位置和潜在的发展空间。

下定决心后,盛智文立刻着手筹备。
他亲自设计酒吧的风格,从装修细节到酒水品类,都力求融合最地道的欧美酒吧文化。
第一家酒吧开业后,凭借着独特的氛围、优质的服务和地道的口味,很快就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来。

看着酒吧里热闹的景象,盛智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随后又陆续在这条小巷里开设了多家不同风格的酒吧和餐厅。
随着商家越来越多,这条原本冷清的小巷渐渐热闹起来,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聚集地,“兰桂坊”这个名字也慢慢被更多人熟知。

为了让兰桂坊发展得更好,盛智文不断扩大规模,前后买下了小巷里的17间商铺,将这里打造成了集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区域。
渐渐地,兰桂坊成了香港夜生活的代名词,成了享誉中外的夜生活地标,甚至很多外国游客来香港,都会专门到兰桂坊体验一番。

时间来到2000年,当时香港的海洋公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设施老旧、项目单一,游客数量持续减少,公园濒临倒闭。
这个陪伴了香港人多年的主题公园,即将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很多人都为此惋惜不已。
就在这时,盛智文站了出来,主动提出出资改造海洋公园。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很多人觉得海洋公园问题太多,投入大量资金很可能血本无归,但盛智文却有自己的考量。
他深入研究海洋公园的问题所在,随后制定了详细的改造计划。
他不仅投入巨资更新园内的设施,还增设了深受游客喜爱的动物表演和水上乐园等新项目。

为了让公园更具吸引力,他还经常亲自到公园考察,听取游客的意见,不断调整优化项目。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时迪士尼也计划进军香港,这对刚在改造中的海洋公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但盛智文并没有退缩,而是带领团队积极应对,凭借着独特的本土特色和丰富的互动项目,成功抵御了迪士尼的竞争。
改造后的海洋公园重新焕发生机,游客数量大幅增长,还获得了全球最佳主题公园的称号。

在香港打拼数十年,盛智文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真正的家。
从刚来时创办服装公司,到后来打造兰桂坊,再到拯救海洋公园,他的每一步都和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看着香港从一个商业重镇逐渐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看着身边的街坊邻居从陌生到熟悉,他对这里的感情越来越深,早已没了当初异乡人的疏离感。

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来到中国、扎根香港。
这份认同感可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pic/3w43ttituww.jpg
百亿富翁的中国梦2008年,他主动申请放弃美国绿卡和加拿大国籍,提交了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
他说自己就是想以中国人的身份,继续为这片土地做些事,而且盛智文做事从不是只图利益。
pic/hpgiusuv4n3.jpg
当初接手海洋公园,他投入了大笔资金,花了无数心血改造,最后却一分钱都没收。
除了海洋公园,他还经常参与香港的社会建设,不管是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还是助力中小企业成长,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pic/tvpzziingxe.jpg
2019年,他更是收到了特殊邀请——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
能在天安门广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站在人群中,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雄壮的国歌响起,他说自己当时心里满是自豪,那种身为中国人的荣誉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pic/re5uay4lfzg.jpg
如今76岁的盛智文,说起自己的身份依旧很笃定:“我是德国出生的加拿大人,但骨子里更像中国人。”
他说香港是让他真正感受到快乐的地方,这里不仅给了他创业的机会,更给了他归属感。
即便现在年纪大了,他也没想着停下脚步,依旧在关注香港的发展。
有人问他对香港的未来怎么看,他笑着说:“我从来都充满信心,这里的活力和潜力,永远都不会让人失望。”
pic/2cld1xffo0m.jpg
参考文献
pic/dlk3a5uzdxb.jpg

pic/ddjlqll4ns1.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退出美国、加拿大国籍,百亿富翁带着全部身家加入了中国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