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0 12:24

英狂送乌8.5万架无人机,打破俄乌战场僵局,中国防空体系要升级

英国国防部证实,过去六个月向乌克兰交付的无人机数量已超过8.5万架,这场无人机洪流正在改写俄乌战场规则。
一架重量仅相当于一部智能手机的小型无人机,悄悄穿越废墟,向一栋建筑物的二楼敞开窗口飞去。它传回的实时画面中,可以清晰看到屋内有人员活动。几分钟后,一枚精确制导炮弹呼啸而至——这种由无人机引导的打击已成为俄乌战场上的日常。

英国国防部2025年10月14日宣布,在过去六个月里,英国已向乌克兰供应了超过8.5万架军用无人机,这一数字远超年初的预期。
与此同时,英国计划在2025年将对乌克兰的无人机供应量从2024年的1万架增加到10万架。这些无人机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这场持久战的形态。
无人机洪流,英国打破战场平衡的尝试英国对乌克兰的无人机援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步步升级的战略选择。2025年6月,英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高达10万架无人机,这一数字令外界震惊。短短一年内,英国对乌无人机援助数量提升了10倍,总投入接近5亿美元。

英国国防部透露,这项援助涵盖了“数以万计的用于精确打击和侦察的短程FPV系统”,以及后勤和拦截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正通过战场数据进行快速迭代,以适应前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与拉脱维亚共同领导的无人机能力联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为乌克兰增加约3.5万个拦截器系统。这些拦截器专门用于保护乌克兰免受伊朗制造的沙赫德无人机的攻击。
英国国防部长约翰·希利直言:“普京在乌克兰和整个欧洲的危险升级必须通过提高我们的无人机产量和加强北约的防空来配合。” 这种强硬表态背后,是西方世界试图通过技术优势打破战场平衡的战略考量。

英国援乌的无人机种类丰富,形成了完整的作战体系。马洛伊航空公司的T150重型四轴飞行器能够承载68公斤的重量,使用八个带有可快速更换电池的电动机,速度可达每秒约30米。这种无人机使部队能够在短距离内运输弹药、水或医疗物资,而无需冒险使用载人车辆。
Tekever的AR3无人机则是一款弹射发射的舰载ISR无人机,翼展为3.5米,最大起飞重量为25公斤。它在纯固定翼配置下续航时间长达16小时,在使用VTOL套件时约为8小时。其最新型号AR3 Evo的通信范围可达230公里,为乌克兰提供了海上和河流监视、火炮提示的重要能力。
对于重型运输任务,Windracers的ULTRA系列双引擎无人机有效载荷高达150公斤,航程可达1000公里。这种无人机可用于托盘补给、降落伞医疗空投或带有大型传感器的广域侦察任务。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首相在乌克兰独立日赠送的850架“黑蜂”微型无人机。这种仅重16克的微型无人机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军用作战微型无人机”,长宽约为4英寸x1英寸,含有3个方向的高清摄像头,完全胜任夜视功能。它能够通过敞开的门窗进入建筑物,使其成为城市战斗中有用的侦察兵。
战争游戏规则已被改写,无人机成战场主角无人机正在彻底改变现代战争的面貌。在2020年9月爆发的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凭借土耳其提供的TB-2无人机摧毁亚美尼亚超过200辆坦克与防空系统。这些无人机搭载的智能弹药可自动识别装甲车顶部薄弱部位,实现“一发一车”的高效狙杀。

在俄乌战场上,无人机的作用更加多元化。大规模FPV无人机压缩了从观察到打击的杀伤链,惩罚暴露的俄罗斯装甲车、电子战卡车和补给梯队。而ISR无人机则持续监视河流渡口和沿海通道。当火炮对决或徘徊弹药使地面车队风险过大时,重型四轴飞行器和货运无人机可以为前方部队提供补给。
“忠诚僚机”作战概念正在兴起,这种理念将有人战斗机与无人机进行“长机+僚机”的编组。长机在人工智能辅助和僚机实时情报支持下进行指挥与控制;僚机则承担侦察、监视、电子战、精确打击等高风险任务。
无人机蜂群作战是无人机作战的高级形态。蜂群采取分布式指挥控制结构,即使部分无人机损毁,剩余单元仍能自主重新组队继续执行任务,具有强大抗毁性和动态任务重组能力。通过数量与算法的叠加,无人机蜂群能够突破传统防御体系的物理极限。

面对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防空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防空体系,包括地面防空导弹系统、舰载防空系统、机载防空系统等。但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特别是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防空手段难以应对无人机的新威胁。
无人机,尤其是中小型无人机,给传统防空体系出了难题。防空体系往往难以有效防御大规模的中小型无人机群,而且使用造价高昂的防空导弹打击廉价中小型无人机的效费比很低。
中国电科开发的“寂静狩猎”系统在沙特实战中击落13架胡塞武装无人机。其30千瓦激光可在800米击穿5层2毫米钢板,单发成本不足1美元。这种低成本拦截方式为应对无人机威胁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正在构建的“空中盾牌”已形成涵盖预警探测、拦截打击、指挥控制的多层次、全空域防御网络。空警-3000预警机采用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与P波段反隐身技术,探测距离突破1000公里。而“九天”无人机系统航程达7000公里,可携带200架小型无人机实施饱和攻击。
中国防空体系的智能化升级路径为应对无人机威胁,中国防空体系正朝着实战化、智能化、体系化方向升级。解放军正在加强部队训练,提高官兵的防空意识和技能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防空装备,包括新型防空导弹、雷达等。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中国正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防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敌情、预测敌方导弹的发射时间和轨迹等信息,为防空作战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
中国发展的激光武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兵器工业集团OW5系列激光武器功率覆盖10-50千瓦,OW-A50型可连续照射3分钟,1000米内烧穿5毫米钢板。对付巡航导弹,单次拦截成本仅数元人民币。这种低成本拦截方式为应对大规模无人机蜂群提供了可能。
量子雷达与太赫兹探测技术的实战化应用,将提升中国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而天基激光武器与电磁轨道炮的研发,则拓展了中国在外层空间防御与快速打击的能力。这些新技术将帮助中国构建更加完善的防空体系网络。

无人机与反无人机技术的竞争仍在继续。英国和欧盟在制裁、防空和工业能力方面的持续协调,将决定乌克兰的无人机优势能否对抗俄罗斯不断扩大的沙赫德和电子战综合体。而对于中国而言,这场冲突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未来战争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成本与效能,如何整合高中低多种防御手段,以及如何实现真正的体系化作战。俄乌战场上的每一架无人机,都在为未来战争形态提供新的注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狂送乌8.5万架无人机,打破俄乌战场僵局,中国防空体系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