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交部因配偶是中国公民拒绝两名申请者!
#头条媒体人计划# 德国外交部最近拒绝了两名申请人,原因是他们与中国存在私人关系。他们都与中国女子结了婚。这两个案例也凸显了德国对华认知的极度缺乏!德国《斯图加特日报》17日称,托比亚斯·贝克现年34岁,他的履历展现了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知识。在校期间,他曾在北京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语言课程,后来又在上海学习。后来,他又在中国工作了数年,曾在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隶属于德国社民党的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工作。他现在在德国外交部工作,去年他申请了一个高级公务员职位,并成功通过了严格的选拔程序。
德国外交部
然而,他的申请被拒绝了。由于他的妻子是中国公民,贝克未能通过安全审查。德国外交部给出的原因:由于中国妻子的关系,以及他与中国关系密切以及频繁的出差,他会“很容易受到中国情报部门的勒索”。
贝克的案件无情地表明了地缘政治现实在此期间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德国以及欧盟正以复杂的态度来应对崛起的全球强国——中国。德国还制定了“对华战略”,与欧盟一样把中国定位为——既是合作伙伴,也日益成为竞争对手和系统性对手。口口声声要对华“去风险化”和“战略自主”。
《斯图加特日报》的报道
与此同时,对华战略的实施正在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35岁的尤金·扎克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位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在中国青岛一所大学任教,该大学得到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与托比亚斯·贝克一样,扎克也成功通过了德国外交部的选拔,但最终却因同样的原因被拒之门外。
原因几乎如出一辙:他的中国妻子不仅被视为安全隐患,而且他在中国的工作也被视为安全隐患——需要指出的是,他的工作是由德国纳税人的钱支持的。“委婉地说,这完全自相矛盾,”扎克说道。
中德婚姻越来越多
德国的案例让人想到发生在德国“大哥哥”美国的类似的案件。
就在一周前,一名美国外交官因与一名中国公民有恋爱关系而被解雇,原因是猜测该公民与中国官方有联系。因此,这名外交官违反了前总统乔·拜登首次出台的一项法规。
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
专家警告称,不管是美国还是德国、欧盟,西方国家严重缺乏对中国的认知!
由于西方国家政府没有支持政策以及舆论的不客观报道。西方大学的中国课程正在不断下降。汉学研究的普及度迅速下降,汉语课程的参与者人数不断减少,以及许多政府部门翻译人员的短缺,都体现了这一点。德国大学学习英语研究有51830人,汉学才2922人。在中国大学就读的德国学生也不到4000人,而在德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却是德国学生的十倍。
《柏林日报》指出,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2024年,两国贸易额约为2461亿欧元,位居世界中心地位,仅次于美国。中国正在积极塑造全球未来。德国却对中国一无所知。中国更了解我们。
德国大学汉学学生数量远远不如美国学的学生
讽刺的是,贝克和扎克对中国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正是这种专业知识,成为他们申请外交部职位的障碍。 德国正在讨论“去风险化”和“战略自主”,但却连一个发展中国专业知识的路线图都没有。
海德堡汉学家玛丽娜·鲁迪亚克此前讲了一个案例: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曾主动提出帮助德国教育部在高中培养中国专业知识的老师,得到的回应是:“我们不需要。我们已经有六所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这就足够了。”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宁愿用无知而不是教育来回应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上头条 聊热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