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生变?加沙公交遭炮击,哈马斯交2具人质遗体
本月18日,哈马斯通过旗下武装派别卡桑旅发了个声明,说要把两具以色列人质的遗体移交给以色列。这两具遗体是当天上午在加沙地带找到的,现在已经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启动移交流程了。
本来想觉得停火之后,这种遗体移交应该是双方释放善意的信号,但后来发现,这事没那么简单,还牵扯出了一堆别的麻烦。
之前哈马斯已经按停火协议,把20个还活着的人质都放了,还交了10具遇难者的遗体,这里面有9个以色列人,1个尼泊尔人。
这次再交两具,遇难者遗体总数就到12具了。
在巴以冲突里,人质和遗体的处理一直是敏感点,能主动移交已经算不容易的事,但以色列这边的反应却有点出人意料。
按照之前签的停火协议,以色列本该在10月15日重新打开加沙和埃及之间的拉法口岸,让人道主义物资能运进去,也方便人员通行。
可到了10月18日,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却宣布,只要哈马斯没把所有遇难人质的遗体都还回来,拉法口岸就“无限期关闭”。
巴勒斯坦驻埃及大使馆之前还说口岸20号会重启,结果也被以方以“哈马斯没完全履约”给否决了。
哈马斯对此气得不行,发声明说以色列已经累计违反协议47次,造成38人死亡、143人受伤,现在关口岸的行为,直接让遗体搜寻和移交工作没法推进。
拉法口岸这事儿挺拧巴的哈马斯要移交遗体,得要设备和通道;以色列要遗体,却把关键口岸关了,这不就陷入死循环了吗?而且土耳其救援队早就带着专业设备在边境等着了,就因为口岸关着,根本进不去加沙帮忙找遗体,这效率能高才怪。
加沙的冬天要来了,物资却卡在了口岸外停火协议没带来完全的平静,加沙的老百姓现在还面临着更大的生存难题人道主义危机越来越严重了。
2025年10月18日那天,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汤姆・弗莱彻去视察了加沙城北部的谢赫拉德万污水处理厂,之后他说当地基础设施的损毁程度“让人揪心”。
他回忆说,也就七八个月前路过这儿的时候,大部分建筑还好好的,现在再看,“加沙的大部分地方都成了荒地”。
视察的时候,他还看到有居民在废墟里挖临时厕所,后来他强调,要重建卫生系统,恢复供电是最关键的一步。
搞不清以方是没考虑到,还是故意忽略,加沙现在的电力供应特别紧张,污水处理厂根本没法正常运转,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
联合国之前制定了一个加沙“60天应急计划”,里面写得很清楚,每天要给加沙提供100万份餐食,给50万人提供营养支持,还要给70万儿童建临时学校。
可现在的情况是,加沙每天只能通过以色列的检查站收到大概950辆援助卡车的物资,而且燃料还不够用,污水处理厂、医院这些关键地方都快运转不下去了。
就拿阿赫利医院来说,因为缺燃料,能做的手术比停火前少了一半,要是有紧急情况,病人怕是要耽误治疗。
更让人担心的是,加沙的冬天快到了,弗莱彻警告说,要是拉法口岸一直关着,过冬用的帐篷、医疗设备这些物资就没法及时运进去,加沙那200万老百姓,怕是要面临更难的日子冬天那么冷,没帐篷保暖,没足够的医疗设备看病,这日子想想都难。
毫无疑问,口岸关闭对加沙的打击是全方位的,不光是遗体移交受影响,连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都成了问题。
停火协议还在生效,可加沙地带的冲突却没断过。
就在10月18日,以色列军队往加沙中部沙班地区的一辆公共汽车发射了坦克炮弹,一下子造成9人死亡,还有2个人因为肢体残缺,连身份都没法辨认。
加沙民防机构放出来的现场画面里,遇难者的家属在阿赫利医院哭着质问“他们做错了什么”,那场面看着真让人不好受。
面对质疑,以色列军方解释说,那辆车靠近了双方划定的“黄线”,部队先鸣枪警告了,但是没效果,所以才开火,说是“正当防御”。
可现场的目击者不这么说,他们说那辆车就是正常行驶,而且事发的地方根本没有武装人员活动的迹象,觉得以军是“没充分警告就直接炮击平民车辆”。
如此看来,双方各执一词,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外人也很难一下子弄明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平民伤亡是实打实的,这只会让巴以之间本来就脆弱的信任,变得更差。
哈马斯之后也谴责以军“滥用武力,违反停火协议”,还要求国际社会介入调查。
现在土耳其和卡塔尔这些国家已经开始协调斡旋了,想打破拉法口岸关闭的僵局,卡塔尔外交部还说“正在和以方沟通重型机械入境的事”哈马斯之前也说了,有些遗体埋在被以军摧毁的地道和废墟里,得用重型机械才能挖出来,可以方一直不让这些设备进加沙。
遗体移交成了导火索,巴以信任还能回来吗其实现在大家都看明白了,遗体移交已经成了检验停火协议能不能执行下去的“关键指标”。
分析人士也说,要是以方一直关着口岸,不让重型机械进去,哈马斯可能就会暂停遗体移交,到时候巴以冲突说不定又会升级。
本来停火就是为了让双方都喘口气,让老百姓能过上几天安稳日子,要是因为这点事又打起来,那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巴以之间的矛盾积了这么多年,不是靠一次停火就能彻底解决的,但至少不能在民生问题上“卡脖子”。
加沙那200万老百姓没做错什么,却要承受口岸关闭、物资短缺、冲突威胁的苦。
不管是以色列还是哈马斯,都该多想想老百姓的处境,别把遗体移交、口岸开放这些事当成谈判的筹码,毕竟人的生命和生存需求,才是最该放在第一位的。
现在的僵局要是一直打破不了,加沙的人道危机只会越来越严重,巴以之间的信任也会越来越难修复。
国际社会除了斡旋,也该多做点实际的事,比如推动援助物资尽快运进去,帮加沙的老百姓度过即将到来的冬天。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双方一直陷入对立,这样下去,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更多人受苦。
希望接下来能有好的消息,至少让加沙的老百姓能看到一点生存的希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