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共赢 产业之花 海(门)勉(县)联络组深耕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海勉协作双创园实景图
秦巴腹地秋意浓,协作园区热潮涌。走进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物流车辆往来穿梭。从2017年苏陕协作深入推进至今,南通市海门区对口帮扶勉县联络组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创新思路为指引,全程参与勉县产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至跻身省级开发区行列的发展历程,用跨区域协作的实效书写了产业兴县、富民强县的生动篇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
筑基起步:谋篇布局搭起协作框架
产业园区建设初期,海勉联络组立足勉县资源禀赋与海门产业优势,精准锚定“补短板、建平台”的核心任务。面对县域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分散的现状,联络组率先提出共建产业园区的构想,将东部先进的园区运营理念与勉县发展需求深度融合,为园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协作,规划先行。我们立足勉县钢铁、有色冶金等本土优势,把海门循环经济发展经验精准‘移植’过来,从一开始就筑牢园区的绿色发展根基。”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海勉联络组组长华智介绍。协作初期,联络组便将“资源高效利用、产业链条闭环”理念贯穿园区建设全过程,依托苏陕协作资金启动基础设施攻坚行动。
路网管网同步铺设、环保设施配套建设、电力通信全面覆盖,一系列基础工程的实施,让园区“一园五区”的发展格局逐步成型。截至目前,联络组已推动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20个,建成标准化厂房超34万平方米,海勉协作双创园、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实现“拎包入驻”,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配套服务日趋完善。
成长进阶:精准赋能激活发展动能
随着园区建设步入发展期,海勉联络组以“招引优质项目、完善产业链条”为抓手,推动园区从“筑巢”向“引凤”加速转变,为冲击省级开发区蓄力赋能。创新推行“边建设、边招商”模式,围绕勉县经济发展规划梳理产业链重点企业名单,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精准招商。
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实景图
联络组积极组织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及陕钢、汉钢等企业与江浙沪企业精准对接,助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园区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体系,依托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每年预计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超百万吨。
先后邀请30多批客商来勉考察,促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名企勉县行”活动落地,20多家东部名企现场达成10个意向签约,推动勉县与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签订产业创新试验区框架协议。从南通引入沃鑫炜环保科技光伏组件循环再利用等新兴产业项目,填补了汉中地区相关领域空白。
在资金保障上,联络组牵头总计投入苏陕项目资金超1.7亿元,引入汉中县域首支产业基金,为伯特、汉雅等4家入园企业争取补助资金500万元,支持设备购置与技术升级。
同时,联络组还全程跟进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利用珠三角、长三角电子产业转移的契机,以数字经济产业园、海勉双创产业园为平台,大力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推动实施高端电子产业集群建设、电子制造提质、数字电子制造提速三大工程,全力打造陕南电子行业产业示范区。目前,园区已与一体成型电感器、电子元器件、智能电子生产等重点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力促经过3~5年发展,年产值达到20亿元。
跃升蝶变:提质升级彰显协作成效
在海勉联络组的持续助推下,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于2024年5月成功获得省政府批复,正式跻身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标志着园区发展迈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全新阶段。
如今,开发区已形成以“钢铁及现代材料产业集中区、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有色冶金工业集中区、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和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为主体的“一园五区”发展格局,各项发展成绩显著。截至目前,园区入园企业达67户,其中规上企业46户,完成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82.7亿元,占全县规上企业总产值的94%,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经济“压舱石”。
海门区委书记沈旭东、勉县县委书记罗国才调研产业园区建设
“从项目对接、厂房装修到设备安装,联络组和循环园区全程提供‘店小二’服务,让我们实现‘当年入驻、当年投产’。”大成电子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作为海勉协作的标杆载体,在这个总投资6.63亿元、占地108亩的海勉协作双创产业园内,已吸引了包括汉中大成电子在内的3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待全部入驻企业投产达效后,预计年实现产值超2亿元,直接带动550人稳定就业——既培育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增长点,又通过就业增收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充分彰显苏陕协作资金在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在刚刚结束的南通海工船舶展会上,斯科瑞企业负责人谢寒兵忙着向一个个意向客户介绍产品详情,他难掩激动:“苏陕协作平台,让我们的产品直接和全世界知名的船舶海工生产制造企业面对面精准对接、交流洽谈,给了我们巨大的市场合作机会!接下来,我们要跟着联络组的脚步,把勉县制造卖到更多的地方。”
斯科瑞是勉县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内的科技民企,面临着“有技术,缺订单;有产能,缺市场;有品质,缺渠道”的成长烦恼。海勉联络组与循环园区为其定制帮扶方案,深度研究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发展需求,指导企业对照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的严格标准优化产品参数、完善质量检测体系,通过不懈努力,斯科瑞产品凭借过硬质量成功拿下招商局重工200万元首笔订单——这不仅为企业打开了东部市场通道,也让勉县本土企业看到了“借苏陕协作走出去”的清晰路径。
海门区区长陈威涛、勉县县长李波调研大成电子公司
“策马扬鞭正当时,笃行不怠谱新篇。”园区发展的亮眼答卷,更体现在实打实的排名跃升中——在全省1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年度考核里,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排名从2020年的第76位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第19位,用数据印证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步伐。回溯园区从初期规划布局到跻身省级开发区的成长历程,海勉联络组始终以实干担当深耕建设一线,把协作蓝图转化为产业实景。
面向未来,联络组将继续深化山海协作,依托省级开发区的平台优势,推动园区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稳步迈进,让产业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让协作共赢的产业之花在秦巴大地上结出更丰硕的振兴果实。
推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