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0 19:29

这五年,我们的答卷丨从“流量”到“增量”,绘就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文旅,是城市的名片,更是百姓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十四五”以来,达茂旗锚定群众对优质文旅生活的需求,以项目建设强基础、以品牌升级提品质、以文化传承挖底蕴、以赛事活动聚活力,交出了一份体验佳、底蕴厚、活力足的文旅答卷,让草原文旅从“吸睛”的流量,切实转化为“暖心”的增量。






项目落地,撑起全域游玩新骨架



走进达茂旗,文旅项目带来的新变化扑面而来。丝路梦郡景区内,25辆色彩鲜亮的房车沿草原排布,200亩“敖特尔”原生态体验牧场里,游客跟着牧民学搭蒙古包、挤牛奶,沉浸式感受游牧生活;套马沟田园综合体的青砖灰瓦民宿中,住客围坐火塘听草原传说,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以前来草原只能看风景,现在能住房车、玩露营,还能体验非遗,待三天都不重样。”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来自呼和浩特的游客专程来到套马沟农庄感受浓郁的丰收氛围。



五年来,达茂旗推进5个旅游重点项目落地,投资2400万元升级的演艺中心,已承办各类演出80场,从草原歌会到民俗展演,成了群众文化生活的“新舞台”。文物保护与红色旅游也同步推进,敖伦苏木城址安防工程筑牢文物“防护墙”,黄花滩红色美丽村庄完成街道改造,红色展馆与复古街巷相映成趣,仅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超200批次,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





品牌升级,擦亮草原文旅新名片



“自家民宿评上国家丙级民宿,还拿到10万元奖励,生意比往年红火多了!”希拉穆仁镇牧民那仁的喜悦,是达茂旗文旅品牌升级的生动写照,2022年达茂旗神鹰宏浩七彩民宿、内蒙古那仁艾木嘎旅游民宿入选首批国家丙级民宿。

2024年,达茂旗1处草原入选首批国家“红色草原”,成为全国草原旅游新地标,1个村跻身第二批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80万元奖补资金带动7家特色农家乐落地。丝路梦郡获评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巴音敖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研学课程,入选自治区首批十佳研学旅游精品课程,全年接待研学学生超1.2万人次。

示范引领作用同样凸显。2023年,达茂旗获批自治区首批重点培育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入全国“红色草原”联盟;丝路梦郡、希拉穆仁花海分别获评国家AAAA、AAA级景区;非遗手工艺一条街入选首批自治区级非遗特色街区,游客在这里亲手制作皮艺、刺绣,感受草原匠心。



2025年,达茂旗荣获内蒙古首批“旅游名县”,也是包头市获此殊荣的唯一旗县,也是达茂旗文旅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文化传承,激活历史底蕴新活力



“‘8号营地’遗址是1927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历经8年的重要起点,并在达茂旗考察了两个月建立了内蒙古第一个气象监测站,意义非常重大。”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达茂旗文保中心工作人员新发现55处遗址,完成509处不可移动文物、5条长城537个点段的普查与录入,让更多草原历史故事走进大众视野。达茂旗博物馆通过丰富馆藏、优化展陈,去年接待游客7.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全民健身方面,举办跨年乒乓球排名赛、足球赛、广场舞大赛等60场赛事,开展冬季博克培训、赛马比赛、非遗沙嘎活动等130场传统赛事。达茂旗代表队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在押伽、赛驼、赛马等项目中斩获佳绩,展现了传统体育的魅力。








赛事聚能,书写文旅增收新篇章



初夏的达茂草原,赛马村超赛事现场热闹非凡。骑手策马奔腾,看台上欢呼声此起彼伏,周边美食摊、文创店前排起长队。启幕于2024年的赛马“村超”,当年吸引游客近16万人次,直接带动收入3200万元。2025年,在赛制升级和优化的背景下,共举办5次66场赛事,单赛事一项就吸引游客3万人次,直接带动收入150余万元。



依托深厚马文化底蕴,达茂旗还引进全国马术耐力锦标赛等“国字号”赛事,延伸马主题旅游、马术培训、马产品康养等产业链,让“赛马经济”持续发力。

“‘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项目为骨’夯实发展基础、‘文化为魂’彰显地域特色、‘赛事为脉’激活融合动力,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融合发展。”达茂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李杨介绍,该局精心谋划“十五五”文旅项目39个、总投资5.36亿,通过希拉穆仁景区提质增效、升级‘那达慕’与赛马IP、打造低空经济和跨境体验、深化科文旅融合、补齐发展短板,力争在“十五五”期间构建起活力充沛、结构合理、供给高端、运行高效的文体旅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五年,我们的答卷丨从“流量”到“增量”,绘就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