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北的努力终于被看到啦,宜宾市文旅局长给林北录了视频
晨光刚漫过书桌时,手机突然震个不停——置顶的“林北粉丝群”里,几百条消息像潮水般涌进来,最扎眼的是群主甩的一段视频链接,标题写着“宜宾市文旅局长给林北录视频啦!”。我手指都有点发颤地点开,画面里熟悉的蜀南竹海背景下,文旅局长笑着举着“林北,宜宾等你来”的牌子,开口第一句就是“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到了”,瞬间让我想起这大半年来,林北在镜头前为宜宾奔走的那些日子,眼眶一下就热了。说起来,我关注林北还是去年冬天。那时候他只是个粉丝刚过万的小博主,每天背着相机在宜宾的街头巷尾转——凌晨五点去李庄古镇拍老师傅做白糕,手指冻得通红还不忘跟镜头说“你们看这米香多浓”;雨天蹲在蜀南竹海的石板路上,镜头贴着地面拍雨滴打在竹叶上的纹路,裤脚全溅上泥也不在意;甚至为了拍清楚兴文石海的溶洞奇观,跟着当地向导钻了三个小时的窄洞,出来时头发上还挂着石屑。那时候没人关注他,视频播放量常常只有几千,评论区偶尔还有人说“拍这些有什么用,不如蹭蹭热门”,可他每条视频结尾都笑着说“希望更多人知道宜宾的好”,从没断更过。
印象最深的是今年三月,他为了拍宜宾燃面的制作全过程,在一家老字号面馆蹲了整整三天。第一天老板嫌他碍事,赶了他两次;第二天他早早去帮忙择菜、擦桌子,老板才松口让他拍;第三天凌晨四点,他跟着师傅揉面、炒料,镜头里师傅甩面的动作行云流水,他还特意加了慢镜头,配上自己写的文案:“这一碗燃面,藏着宜宾人早起的烟火气”。那条视频突然就火了,播放量破了百万,好多人在评论区问“宜宾哪里能吃到正宗燃面”“除了燃面还有什么玩的”,林北一条一条回复,还整理了详细的“宜宾美食攻略”发在主页。从那以后,他的粉丝涨得越来越快,可他还是老样子,依旧扎在宜宾的各个角落——去蜀南竹海拍竹编非遗,跟着手艺人学了半个月,最后自己编了个小竹篮送给粉丝;去长江边拍日落,蹲了一个星期才拍到最完美的晚霞,视频里还加了当地老人讲的长江故事。
今天看到文旅局长的视频,才知道林北的努力早就被宜宾官方看在眼里。局长在视频里说,他们关注林北很久了,从他拍的李庄古镇、蜀南竹海,到后来的燃面、竹编,每一条视频都带着对宜宾的真诚,很多外地游客就是看了他的视频才来宜宾旅游,“上个月李庄古镇的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多了30%,这里面有你的功劳”。局长还特意邀请林北担任“宜宾文旅推荐官”,说要跟他一起策划系列活动,把宜宾的美景、美食、非遗都推广出去。视频最后,局长还笑着说“等你来的时候,我请你吃最正宗的燃面”,看得我都跟着激动。
中午的时候,林北发了一条长文,字里行间全是哽咽。他说自己从来没想过会被官方关注,一开始只是因为喜欢宜宾,想把这里的美好分享出去,“有时候拍视频到深夜,看着空荡荡的评论区,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无用功,可一想到那些还没被发现的宜宾故事,就觉得再坚持一下也好”。他还晒出了自己这大半年的拍摄笔记,里面记满了各个景点的最佳拍摄时间、美食店铺的地址,甚至还有当地居民的联系方式,密密麻麻的字迹里全是用心。评论区里,老粉丝们都在刷“终于被看到了”“实至名归”,还有很多新粉丝说“因为你,我打算下个月去宜宾”。
随后跟朋友聊起这事,朋友还翻出林北之前拍的蜀南竹海视频给我看——镜头里,晨雾缭绕在竹林间,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林北的声音温柔又有感染力:“这里的每一根竹子,都在守护着宜宾的宁静”。朋友说:“现在好多博主都在蹭流量、搞噱头,像林北这样沉下心来做内容的太少了,他值得被看到。”我特别认同,是啊,真正的热爱从来都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认真,而这样的努力,终究会被看见。
傍晚的时候,宜宾文旅局还官微转发了局长的视频,配文“感谢每一个为宜宾发声的人”,还艾特了林北。林北很快回复:“定不辜负,会把更多宜宾故事讲给大家听”。我看着手机屏幕,突然觉得特别温暖——一个普通人的热爱和坚持,不仅能打动无数网友,还能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双向奔赴吧。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跟爸妈说要把林北的视频都推荐给同事,让他们也看看宜宾的美。爸妈笑着说:“现在这样的好博主不多了,能实实在在为地方做贡献,真不错。”我点点头,又点开林北的主页,看到他最新更新的动态是一张蜀南竹海的照片,配文“明天继续出发,还有很多宜宾故事没讲完”。看着那张绿意盎然的照片,我突然特别期待,期待他带着“宜宾文旅推荐官”的身份,拍出更多精彩的视频,也期待有更多人因为他的视频,走进宜宾,爱上这座满是烟火气和诗意的城市。
临睡前,我又看了一遍文旅局长的视频,局长真诚的笑容和林北感动的文字还在脑海里打转。原来真的像那句话说的:“你只管努力,时间会给你答案”,而林北的答案,不仅是粉丝的喜爱,是官方的认可,更是让一座城市的美好被更多人看见的荣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