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1 17:12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百年前民族工业艰苦历程,形似手枪的百年酒窖

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沿大马路向西,在与解放路的交汇处,看到了张裕公司原址的大门,不过,这个大门目前是关闭的。路口右转沿解放路向北,路边出现了张裕集团的标志。在门口的游客中心购买门票后,便可进入到大院,院内绿树成荫,中间点缀着喷泉雕塑。来到院子正中的小广场,根据路标的指示,院子深处看到一栋灰色的两层楼房,这里便是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所在。





走进博物馆,正中是一个中空大厅,装饰豪华,旁边有楼梯与二层相连,正中有螺旋台阶通往地下,后来知道,那里正是地下酒窖的出口。
展览的主题为“实业兴邦”,通过图片和文字,还有众多的文物,向到访者讲述了百年前,在那个灰暗的历史背景下,一位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南洋首富,并回馈祖国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张弼士,出生在广东大埔县车轮坪村,现在属于梅州,是一位客家人。他只读过三年的私塾,17岁便远走异国他乡,开启南洋创业的历程。在南洋的三十余年里,他曾从事垦植业、矿产业、航运业、房产业及药材业,鼎盛时期资产达8000万两白银,成为南洋首富。当时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仅为7000万两,张弼士可谓是富可敌国。





1893年4月,清政府任命张弼士为槟榔屿副领事,1895年1月升任新加坡总领事。1904年,张弼士在马来西亚筹建第一所中华学校,光绪皇帝为表彰其不忘母语及华夏文化,御书“声教南暨”匾额。张弼士曾三次受到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召见,1904年,第三次召见时,赏赐其一品顶带、光禄大夫。
1909年,张弼士捐赠10万银元给香港大学,1916年被授予港大荣誉法学博士头衔。1918年,其子张秩捃捐款7万银元,为岭南大学附设华侨学校建成一所四层校舍,后被命名为“张弼士堂”,如今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所在地。
张弼士一生共创办了四十余家企业,张裕公司只是其中一家,但也是他花费心血最多、并影响至今的企业。1871年,在雅加达的一次酒会中,张弼士喝到了葡萄酒,发现味道醇美,席间,无意中听一位法国领事讲起他在烟台看到漫山遍野的野生葡萄,用它酿出的酒口味纯正。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偶然间的谈话,点燃了张弼士创办中国第一家葡萄酒公司的梦想。





1892年,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公司,翁同龢亲笔题写厂名。张裕二字中的“张”取自张弼士先生的姓,“裕”则取“昌裕兴隆”之意。孙中山创办同盟会时,张弼士多次给予资金支持。1912年8月,中山先生到访烟台,发表著名的“实业救国”演说,在参观张裕公司时,亲笔写下“品重醴泉”四字,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15年2月,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的四个产品同获金奖。
顺着狭窄的楼梯深入到地下,这里便是神奇的张裕百年酒窖。从1894到1905,历时11年,经3次改造,最终建成当时亚洲的首座地下大酒窖,至今仍在使用,堪称世界酒窖建筑史上的奇迹。酒窖形似手枪,寓意瞄准西洋企业,与洋酒一比高低。漫步其中,只见一排排橡木桶摆放整齐,空气中弥漫着美酒的醇香。
从大厅正中的出口出来后,仿佛穿越了百年时空。离开博物馆的时候,工作人员还会给游客赠送一小瓶葡萄酒和白兰地,也让烟台的酒香飘向四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百年前民族工业艰苦历程,形似手枪的百年酒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