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崖街道的这份“红色浪漫”太治愈了
(本版图片均由韩加君摄)
在这个秋意浓浓的时节,红石崖街道五河口与胶州湾交汇处的河海湿地,3000亩绚丽红艳的碱蓬草绵延成壮美的“红海滩”,与蜿蜒的潮沟、湛蓝的海面、洁白的鸥鸟共同构成一幅“河海相连、红绿相映、鸟水和谐”的生态画卷。刚刚过去的10月份,这片“红海滩”日均客流达百余人次,在抖音、小红书、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引爆了新一轮话题,阅读量超20万次,成为青岛秋季旅游的现象级“网红”。
据悉,碱蓬草被誉为盐碱地改良的“先锋植物”,拥有超乎寻常的生存能力,能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红色天地”。它如同一位坚韧不拔的开拓者,在荒芜的盐碱卤渍中扎根生长,以一己之力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命运。同时,鲜红色叶片的背后,也蕴含着它对恶劣环境的深刻适应。碱蓬草的叶片肉质化程度相当高,这一特性不仅有助于其大量储存水分,从而应对海边的干旱与强劲风力,还通过独特的生理构造,将土壤中的盐分有效隔离在液泡之中,进而保护细胞免受盐分的侵害。随着碱蓬草在红石崖街道的河海湿地大面积生长,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因为碱蓬草的存在,昔日荒芜的盐碱地如今已然变成了鸟类的乐园:潮沟如脉络交织,滋养着浮游生物与底栖群落,成为鸟类南北迁飞线上的关键驿站,每年无数水鸟在此停歇,中华凤头燕鸥等珍稀鸟类亦现身其间。秋风吹过,碱蓬草泛起层层红浪,成群候鸟掠过水面,留下清脆鸣唱。
自2016年开始,西海岸新区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红石崖街道借着蓝湾整治的东风,用九年“生态坚守”换来了今天的“湿地如画”,让河海湿地焕发出崭新生机。下一步,红石崖街道将继续扩大碱蓬草种植面积,力争把红海滩打造成享誉世界的东方湿地名片,为青岛乃至全国滨海地区提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的新样板。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 仪博文 通讯员 杜飞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