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昨夜西风凋碧树

[复制链接]
查看: 22|回复: 0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0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14:3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全文?
全文如下: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冷,燕子双飞往。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什么意思?
意思: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冷,燕子双飞往。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什么意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意思是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看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叔,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这首诗的全文是什么
“昨夜西风凋碧树”出自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诗内收留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冷,燕子双飞往。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冷,一双燕子飞往。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进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看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扩展资料:昨夜西风凋碧树与王国维“三种境界”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3、“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昨夜西风凋碧树”出自于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的全文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冷,燕子双飞往。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口语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冷,一双燕子飞往。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进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看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扩展资料:《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一词写深秋怀人,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在婉约派词人很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这首词上阙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进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阙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看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看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蕴藉,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原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直译】昨天晚上,西风劲吹,青翠茂盛的树木都丧失了生机。(今天清晨),我一个人登上高楼,看着天边远路,直看到尽头,(也不见佳人的回影)。【鉴赏】天气陡冷,万物凋零,不由忧切远方的佳人。晨起就登高看远,希翼看到丽影回踪,沿路越看越远,直到天之尽头也不见心上人的身影。久久凝眸,不甘放弃,只看奇迹出现。希翼幻灭,更加难以抑制思念的情怀。整句使上片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如同此,人何以堪!“看尽”,既表明其远看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看尽天涯路”,却不见天涯人。【原词】蝶恋花①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②罗幕轻冷,③燕子双飞往。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冷,燕子双飞而往。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进红红的门户。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看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疑难点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海运费,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②槛:栏杆。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朱紫家所用。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⑤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赏析点拨】: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进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尽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怀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罗暮轻冷”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冷而离往,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双飞往”,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往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下片写登楼看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如同此,人何以堪!“看尽”,既表明其远看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看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寓意了。“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中之第一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即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回答者:lqlwlk-同进士出身八级2008-11-2114:27多读才能理解,内心的感受,看别人的只是表面回答者:32yun-初进江湖四级2008-11-2116:56怎么说呢,回答起来不是太轻易:给你个我自己的理解吧古人都有登楼的情节,从早些的纣王的建"摘星楼",到后来的登黄鹤楼,以及《岳阳楼记》,这是一种诗人的风雅或追求,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是传承,居高临下。头上千古风云、南星北斗、月皎月如钩,身边落霞、松风,脚下长河、平湖、萱草。美是立体的,身在楼中,楼在画中,想不感慨都那难!更何况是诗人。所以“独上西楼”就再正常不过了。楼外:西风凋碧树,思念亲人\感慨自己,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你说“路”还会有尽头吗?这首词之所以好,就是由于情景交融,感情真挚,细腻,读罢令人感慨很多。

晏殊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骚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冷,燕子双飞往.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晏殊【朝代】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冷,燕子双来往。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超星学习通-超星网络学生登录入口-超星官网网页版登录入口-超星尔雅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