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1:02

汉献帝跟着曹操父子,绝对比跟着刘备强多了

建安元年(196年),当曹操将颠沛流离的汉献帝迎至许昌时,这位少年天子或许未曾料到,这个决定将为他换来近三十年的相对安稳。而同一时期,寄身徐州的刘备正为一块立足之地苦苦挣扎。历史看似充满偶然,但若细察汉献帝的处境与三方势力的本质,便会发现:寄身曹氏麾下,实为这位末世天子最不坏的归宿。

一说汉献帝和曹操,好多人脑子里就是那句“奉天子以令不臣”,献帝那时候确实难,李傕、郭汜把洛阳搞得一团糟,朝廷里没几个人了,饭都吃不上,衣服也没得穿,当官的只能靠着墙根儿晒太阳,饿死的人堆成了小山,曹操一来,送吃的送穿的,朝廷好歹又有了点样子,皇帝没给直接换掉,还能是个名头,曹操心里有数,他不是真讲感情,就是想用皇帝这块招牌号令天下,你看跟别的军阀一比,曹操算是不急的,女儿曹节是皇后,他自己也就是个魏王,台面上一直没动汉献帝,董卓那种人,上来就敢废皇帝,袁术更直接,自己就称帝了,曹操看着克制多了。

刘备那边就完全是另一套打法了,曹丕篡汉的消息传到蜀地,刘备立马就说献帝没了,这事就成了他自己当皇帝的台阶,想得很明白,献帝真要是跑到了蜀地,刘备这个皇帝就当得名不正言不顺,你看历史上跟着刘备混的汉室宗亲,下场都不怎么样,刘璋把益州让出来,最后给弄到别处软禁起来,刘琦在荆州也是说没就没了,这些事摆在那儿,刘备的棋盘上,姓刘的宗亲就是个随时可以扔掉的子儿。

地盘和实力这个东西也很实在,曹魏那边,许昌、洛阳都在中原,宫殿都还在,一套班子齐齐整整,蜀汉呢,刘备称帝那会儿还是个偏远地方,安不安全都两说,曹魏对汉朝的老臣子也没下死手,荀彧、孔融这些跟他不对付的,人是没了,家族还在,大部分士族的日子还能过,蜀汉那边的核心是荆州帮和东州帮,献帝真过去了,这利益冲突就大了,新来的旧人肯定得打起来。
你再看曹丕篡汉以后怎么对献帝的,没杀,封了个山阳公,给了一大堆别人没有的好处,上奏不用说自己是臣,接旨不用下跪,封地比一般的诸侯王都大,他这个做法,等于开了个头,后来魏晋禅让,都是照着这个模板来的,回头看刘璋的后人,投了刘备以后就没人管了,山阳公刘家这一支,一直到西晋都还挺受待见。

说白了,曹操父子留着献帝,是北方那帮士族的玩法,什么颍川荀家、河内司马家,这些大家族需要汉室这个牌坊撑着,刘备那边的人,很多出身不高,急着自己立规矩,身份认同感完全不一样,这就决定了献帝在北方是个政治符号,到了蜀中就是个大麻烦,当年曹丕让献帝写下“天命不于常,帝王非一族”,那话其实是整个士族阶层想说的。
历史这东西没法如果,可结局能看出来很多事,献帝在山阳安安稳稳活到老,他家后代在西晋还继续当着山阳公,日子过得挺好,蜀汉亡了,刘禅得了个安乐公的封号,名声倒是更响,成了“乐不思蜀”的典故,这背后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生态,对待前朝的态度,差别太大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献帝跟着曹操父子,绝对比跟着刘备强多了